和尚超度说的话
1.浮生若茶,甘苦一念。茶,甜藏于苦中。人生如是,是苦是甜,自己知道,却也未必知道。你知道的,只是当下的感受,却未必看得见下一刻的转变。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让茶由苦变甜,生活磨砺能使人超越苦难。不经苦,何来甜。一念苦,一念甜,转个念就是希望。
2.世态炎凉,无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静听大海潮起潮落,笑看天边雁去雁回。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以平常心对待无常事,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荣辱与成败。在纷扰喧嚣的红尘,亦能简单明约,空静安然地享受生命与生活。
3.人生其实也就是选择,有所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学会放弃,才会有所收获。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放弃其实也是另一种美丽的收获。
4.没人能一手把你拽到天堂,也没人能一脚把你踩到地狱,命运中所谓痛苦与快乐,只是内心感受,当你超越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时,你会感到处处是天堂;当你被烦恼纠缠不清时,哪里都是地狱。所以说,万法唯心,命自我造。命运如何,就看你怎么去努力,怎么去看待。命运就在你的手里,也在你的心里。
5.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聪明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人,是战胜自己的人。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不必劳心。
6.人生知止而乐。“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酒饮微醉处,花看半开时。”天道忌盈,业不求满。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不生内变,必招外忧。人生在世,做人不必苛求,做事不必完美,乐不可享尽。为人做事懂得适可而止,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是一种余地。
7.人生学会画句号,就是有始有终,不会半途而废,有一个负责的态度,这就是有关人格的问题。人生,永远不可复制,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
8.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人,也有看不惯你的人。你的成熟不是因为你活了多少年走了多少路经历过多少失败,而是因为你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宽容,知道了不争。
9.不要在别人的眼光里找快乐,否则永远悲哀。不要在别人的嘴巴里找尊严,否则永远卑微。随时保持觉性、清楚、明白。真心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人生才能拥有自在,才能展演的淋漓尽致,不留遗憾!
求列举和尚说的话
◆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
◆一念净心是道场,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人间五欲事无涯,利锁名缰割不开,若把利名心念佛,何须辛苦待当来。
◆修行,先须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视金帛如粪土,则四众尊而归之矣!
◆不见一法即如来,是则名为观自在。
◆直心正念真如,正念即是无念,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
◆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晶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天。
◆只有会哭的人,才懂得笑。
◆当你不缺少甚么时,你已经开悟了。
◆禅不是离开生活,而是醒著生活。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心不附物,物岂能碍人。
◆那个生死业根,只在汝一念生灭之间。
◆迷时爱欲心火,心开悟理火成灰,灰火本来同一体,当知妄尽即如来。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禅,如如都不动,大道无中边,若能如是达,所谓火中莲。
◆佛法虽奥妙,不出平常心。
◆能幽默自己的人比较懂得生活。
◆师父的伟大之处,在于赞叹之中已指出弟子的错误。
◆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得大自在。
◆夫放逸是众恶之本,不放逸乃众善之源也。
◆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憎爱,无凡圣是谓平常心。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即是道。
◆见性成佛不困难,只要无憎爱,即可洞然明白。
◆向下扎根的树木,不怕不向上开花结果。
◆固执的人用不著对他多费口舌,失败的教训会叫他回过头来找你。
◆命自我造,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自性。
◆宗门以何法治妄心?曰:以无心法治妄心。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缘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勇者提得起,智者放得下。
◆常观察他人过失的人,终会成为自己堕落的亲因。
◆停止一切造作和努力,不要东搞西搞,松松坦坦的放在那儿就对了。
◆善因招善果,种粟不生豆,大福德人修,大福德人受。
◆心为法界之家,亦为涅盘之宅。
◆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
◆诵习千章,不如一行。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是非两亡,能所双绝,斯绝亦寂,般若现前。
◆不高己德,不嫉彼能;自察于行,不举他过。于一切处,悉无妨碍,自然快乐。
◆忍辱第一道,先须除我人;事来无所受,即真菩提身。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有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如今但向无中栖泊,即是行诸佛路。
◆花开花谢春不管,水暖水寒鱼自知。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不学佛人,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向人间走一回。
◆开悟的人:我真的一无所有,连立锥之地亦无。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舍之又舍,以至于空。
◆于一切处无处,即是法处即是道处。菩萨观一切处即是法处。
◆定就是平衡与安祥。
◆纵你学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千圣一心,万古一理。
◆不用舍众生心,但莫污染自性。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之过,便伤天地之和。
◆无妄想时,一心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不视恶生嫌,不观善勤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老和尚在为小和尚剃度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记得上半句好象是“剃去三千烦扰丝”
按照《剃度沙弥正范》,剃度仪式有导引、启白、请师、开导、请圣、辞谢四恩、忏悔、灌顶剃发等程序。但是,因为有些求度者还没有归依三宝,所以必须先说三归,然后再加上后三种程序。大众唱香赞后,求度者到中间礼佛三拜,其次向北四拜,又向南四拜,辞谢天地、君主、父母、师长、四恩;然后顶礼向剃度师三拜,长跪合掌。跟随剃度师后,念忏悔偈。然后,剃度师来到求度者面前,先用净瓶的甘露水洒在求度者的头顶上,连续三次,剃度师拿过戒刀,并且说:“第一刀,断除一切恶;第二刀,愿修一切善;第三刀,誓度一切众生。”随后,大众同唱:“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大丈夫。”然后,大众同唱回向偈。求度者回到僧房,将俗衣换成僧服,现出家相,在仪式全部完成后,礼谢剃度师三拜。
小和尚剃度说了什么
如何看待舍得呢,以前是太关注得了吧,因为要得才去舍,舍的时候紧张着得,所以不自由。尽管去舍,去做,得与否是结果,而非目的。结果得了是福气,要感恩,没有得是本分。放弃执着,享受过程。
做,得与否是结果,而非目的。结果得了是福
从于丹那听到的一个禅宗故事还有她的诠释:
一个小信徒奉师傅之命上山剃度出家。
,以前是太关注得了吧,因为要得才去舍,舍
山上僧人问:“你为什么要出家?”
小信徒答:“我想出家。”
僧人大怒:“出家是人生大事,怎能擅自做主。”然后就让小和尚受了皮肉之苦。
气,要感恩,没有得是本分。放弃执着,享受
僧人又问:“你为什么出家?”
小信徒答:“师傅让我出家。”
僧人大怒:“如此没有主见!”小信徒又受了皮肉之苦。
做,得与否是结果,而非目的。结果得了是福
僧人再问:“你为什么出家?”
小信徒不知所措,哭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出家,你就打我吧!”僧人道:“你已经参悟了,可以为你剃度了。”
就是这样的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度,没有人又力量让别人适应自己,我们也不可能事事认同他人,对自己和他人都宽容些,卸下过多的标准,一个角度就是一个局限。
气,要感恩,没有得是本分。放弃执着,享受
让自己放松到最自然的状态。
,以前是太关注得了吧,因为要得才去舍,舍
很多事我不会做,甚至觉得为难,那么就不要勉强自己,如果必须要做的,那就尽力而为,结果不好也无妨了。
虽然是其他地方复制的
不过希望你能满意
和尚常说的口头语
和尚说话的常用词,比如:阿弥陀佛、善哉,贫僧、施主之类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佛以慈悲为本
方便为门善知识
善根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皆堪做佛,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布施、随喜、随缘,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普度众生;慈航;慈悲为怀;弘法利生;济世度人等
拓展:
晨钟暮鼓惊醒多少山河名利客,惊声佛号唤回苦海无边梦中人
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佛教里剃度出家前说的话里(善哉大丈夫……)具体是怎莫说的?包含了哪些故事?
善见论云。“以香汤灌(求出家者)顶上,说偈赞云:
善哉大丈夫,
能了世无常,
舍俗趣泥洹,
希有难思议.。说此偈已。教(求出家者)礼十方佛竟。复说偈赞云:
归依大世尊,
能度三有苦,
亦愿诸众生,
普入无为乐。
说此偈已。然后阇梨乃为剃发。
度人经云。为剃发时傍人为诵出家呗云:毁形守志节,
割爱无所亲,
弃家入圣道,
愿度一切人。
与剃发时。当顶留五三发来至和尚前胡跪。和尚问言。今为汝除去顶发许不。答言。好。然后和尚为着袈裟。
复说偈赞云
大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披奉如戒行,
广度诸众生。
依度人经云。既着袈裟已礼佛行道。道俗从后绕三匝已。复自说偈庆云:
遇哉值佛者
何人谁不喜
福愿与时会
我今获法利。
又礼大众及二师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