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开财补库:在民间习俗中佛家的喜神有哪些?

  翻阅西山灵山的仙佛表。我们发现,佛家的喜神代表是八菩萨之一的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之二的喜庆罗汉和布袋罗汉。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送喜的传说来,我们已经在前文讲过,现在着重说一说喜庆罗汉和布袋罗汉。

  喜庆罗汉,原本是古印度的一个富家公子。他对佛陀说法很倾心,一心修行,且对“喜庆”很有见解。有人问他什么叫做喜,他解释说: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

  布袋罗汉,原本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避免行人被蛇咬死,且捉了蛇之后,他并不杀生,而是拔去蛇的毒牙,放生深山。所以。他最终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更关键的是,布袋罗汉总是一副欢喜如意、其乐陶陶的样子。非常受人喜欢。

  不过,人们一般并不单独供奉上述二位罗汉求喜,而是在庙宇里一起供奉十八罗汉,求取保佑,祈求平安。

  为什么说布袋和尚就是欢喜佛

  几乎所有的寺院里都有一座笑眯眯、胖乎乎的弥勒佛雕像。他看上去无忧无虑。惹人欢喜,使人的烦恼不翼而飞。这就是人们根据布袋和尚的形象所塑造的笑口弥勒佛的塑像。

  布袋和尚。明州奉化人,号长汀子,世传他是弥勒菩萨的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他随身带一布袋,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

  布袋和尚应化事迹不胜枚举,此处略说一二。

  有人问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以偈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八时观自在。”曾有一位居士恭请布袋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翌日一早,和尚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上,云:“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梁贞明三年(916年),布袋和尚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此世人认定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从此之后,人们才把弥勒菩萨的塑像雕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豁达大度、坦胸露腹的慈爱形象。久而久之。弥勒佛也成了笑佛、欢喜佛。

  弥勒佛与喜事有什么关系

  首先,弥勒佛代表的是欢喜法门。世间苦多乐少,愁多喜少,但是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若是日日能喜乐其心,就能养生,则也恰合了民谚所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其次,弥勒佛有大肚,所谓量大的人福大。有此度量就能恬淡虚无,无所住滞,难容能容。所以,弥勒佛有诗云:开口便笑,笑古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最重要的是,弥勒佛常年面带笑容,给人亲切、和蔼和宽容的感觉,且他“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形象更接近于喜神,会让人们心情舒畅、吉祥如意。

  试想,有了弥勒佛这样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态度,谁不能化解烦恼,获得转机,招来好运和喜事呢

  “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道家八位仙人,缘起于唐宋时期,民间当时已经有八仙图。不过,“八仙”的成员有多种说法,并不固定,最终明朝人吴元泰在《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一书中,正式将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定为“八仙”。

  《历代神仙通鉴》称铁拐李本是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他行“元神出壳”法术去探望师父,回归后却发现自己的身体被徒弟误焚,只好附在一个饿殍身上。变成了一个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而钟离权是东汉成阳人,得道成仙。张果老,本名张果,《唐书》中其自称年龄有数百岁,因而被尊称“张果老”。吕洞宾的故事流传最多,传他是唐末修道人,后来被人们神化成仙。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身世说法不一,宋人笔记中记载了她为人占卜的事情。蓝采和是个玩世不恭的行乞道仙,个性癫狂,又好周济穷人,深得人们喜爱而被神化成仙。韩湘子据传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子,能在七日内使牡丹花改变颜色开放。曹国舅排在“八仙”之末,《宋史》说他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一生一帆风顺。

  其实,这八位仙人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再加上他们是凡人得道,与百姓较接近,所以是人们心中相当重要的神仙。因此。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八仙宫。

  “八仙报喜”之说,与八仙献寿的传说和八仙过海的故事有关。传说,八仙曾经共赴瑶池,为西王母祝寿。另一传说,说八仙游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时,不坐船,而是借助自己的法器宝物来渡海。根据这些传说,民间就把八仙与喜事联系在一起,有了“八仙报喜”之说。

  闽人在剧院演出时。往往安排一场开场戏——群仙贺喜,又叫“拜八仙”。背景是说,王母娘娘寿诞。各路神仙去拜寿。于是。戏团的演员就装扮成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和各路神仙,然后大家拜了王母,就有一司仪把捐戏的人家的家庭成员念全,然后是神灵保佑和祝福的好话:“八仙八仙发财发丁,钱个钱个谁拾着了谁发财……”拜八仙之后,演员就向台下抛稻谷、柚叶、硬币等,台下观众争抢,都认为这是吉利辟邪的好物件。“拜八仙”的寓意是天上人间、花好月圆,八仙庆贺、平安吉祥。

  泰国人在农历八月十五要“祈月”,祈月时。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在向祈祷者传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寿半人间。”

  此外,今天婚礼的喜宴上,八个冷碟往往被称为“八仙贺喜”,这也与八仙的故事有关。据传,八仙曾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他们每人准备了一道菜,做了八个拼盘。拼盘是用各自的宝物拼成的图案,造型生动别致,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所以,今天的人们为了讨好彩头、谋好意头,就把喜宴上的八道冷碟取名为“八仙贺喜”。

  道教神祗名录中所记载的喜神就是之前我们提到的最早的喜神——一个蓄着长须的女神。虽然我们看不到她的具体形象,但她确实专司喜庆。

  除此之外,对于渴望爱情、向往婚姻的男男女女们来说,和合二仙、月下老人、天喜星神、红鸾星神,也都是婚姻喜神。

  和合二仙、月下老人,我们之前都介绍过。天喜星神其实就是商纣王,因为他自焚于摘星楼后,被姜子牙封为。天喜星”,负责主持人间婚嫁等事宜。而且,根据轮值当日喜神表情的不同,喜神分成五种类型——笑喜神、愁喜神、睡喜神、醉喜神和坐喜神。相传。喜神种类的不同。与商纣王爱美色的性格有关。东南巽方代表长女,纣王心喜,满面笑容,是为笑喜神;西南坤位代表老母、上了年纪的妇女,年龄太大。纣王不喜,故紧皱双眉,是为愁喜神。当然,最为大家喜爱的必定是笑喜神。

  现在我们来重点说说红鸾星神。

  上古传说里,红鸾本是女娲娘娘的弟子。因为红鸾没有修炼得道,所以女娲飞升时,便把红鸾托付给人王伏羲,所以后来她就成了人王伏羲的大弟子。

  而根据封神榜所记载,红鸾星神是凤凰山青鸾斗阙的龙吉公主。她本是蕊宫仙子,乃吴天大帝和西王母之女,因为思恋凡尘,被贬下凡,于凤凰山青鸾斗阙修道。人们常见其头戴鱼尾冠,穿大红色的绢衣,并乘青鸾代步。

  姜子牙讨伐纣王时,龙吉公主下山相助,曾施雨救灭西歧大火焰,并生擒纣营大将洪锦。正巧,月下老人来说情,道出龙吉公主与洪锦有俗世姻缘,曾有绾红丝之约,该有一世夫妻情分。龙吉公主被贬下凡,恰好可了却这段俗缘,最终可返本归元。天命不可违,于是龙吉公主与洪锦成亲,共同效力于周营。龙吉公主死后被封为红鸾星。

  不管传说如何。红鸾星最终成了喜气的象征。据说大小仙遇红鸾毖有喜庆之事。十二主星宿中记载,红鸾星发动则“男逢财神女逢官,不单身男女使用。而且,对于已经结婚的男女来说,它能让夫妻走得更长久。和和美美,甜蜜一生。

  “喜鹊闹,喜事到”。人们一听到“喳喳”声,看到喜鹊在树梢枝头跳跃、欢叫,特别高兴,因为有喜事就要来了。

  可能有人要问,喜鹊仅仅是一种鹊鸟,为什么能被奉为神鸟、喜鸟、吉祥鸟呢

  其实,喜鹊,早期又称神女,“神”能预报天气的晴雨。古代《禽经》记载:“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在今天看来,这应该是喜鹊强大的警觉性所引发的预测功能。事实上,我们常说的“喜鹊报喜,乌鸦报丧”也跟喜鹊的敏感相关。据说喜鹊对鲜肉鲜果气味敏感,谁家办酒席。莱香果香寮绕,它们就会成群结队来凑热闹,这就给人们留下了“喜鹊是吉祥的象征”这一印象。

  民间传说中也有喜鹊报喜的故事。唐代张鹜的《朝野佥载-卷四·鹊噪狱楼》记载:贞观末期。南唐黎景逸居住在空青山。家门前的树上有个鹊巢,他常喂食巢里的鹊儿。时间一久,人鸟有了感情。后来,有人丢了布。诬告黎景逸是盗窃者,他被冤枉入狱,十分悲伤。一天,他喂食的那只鸟停在狱窗前欢叫不停。他想大约有好消息要来了。果然,三天后他被无罪释放,原来是喜鹊变成人,假传圣旨帮助恩人脱了困。

  对于相恋中的男男女女来说,喜鹊更是吉祥的象征。民间传说的古籍《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据说,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喜鹊是天宫中的仙鸟。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喜鹊们就搭成桥,以便让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所以,沟通男女姻缘也被称为“架鹊桥”。

  现在,农村喜庆婚礼时最乐于用“喜鹊登枝头”图来装饰新房。春节的窗花也常是喜鹊登梅,暗示着喜鹊送喜、喜在眉梢之意。

  这里也有一个相关的传说,说是以前冬天没有花,天宫中的鹊鸟偷了一株梅树,并派一只鹊鸟送到人间,从此人间冬季有了梅花。这只鹊鸟因此得罪了王母娘娘。被关进笼子。天宫中管鸟类的三足鸟得知此事,便偷偷放了它。这只鹊乌飞到人间,看到梅花吐艳,在梅枝间跳跃,“喳喳”叫个不停。

  这一幕正好被一个当日恰要出嫁的姑娘看到,她一时高兴。就取来剪刀和红纸,照着鹊儿和梅花的样子,很快便剪成了一幅窗花,并称这只鹊鸟是喜鹊。姑娘上轿,嫁到了开染坊的商人之家。家主见新媳妇的这幅“喜鹊登梅”的窗花剪得好,就照着画了,又加了只喜鹊,寓意成双成对,双喜临门。最终做成了“喜鹊登梅”的印花布。

  此后,画鹊兆喜的风俗大为流行。如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上树下对望叫“欢天喜地……”当然,流传最广的还是象征着好运与福气的鹊登梅枝报喜图。

  不管传说到底如何,喜鹊送喜已经成为了人们的认知,喜鹊也自然被人们奉为吉祥鸟、喜鸟,为人们带来喜气和好运。

  观音,又称观世音菩萨。从字面上讲,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据说,观音相貌端庄,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观音便手持净瓶杨柳前往救度,所以他就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信仰和希冀。

  观音送喜的传说可能跟两方面有关:一是观音救难,二是观音送子。

  佛经中说,人们遇到困厄时,只要念观音的名号,就能化解困厄,获得好运。《高僧传初集》记载:“宋朝元嘉初年,僧人昙无竭,与徒弟二十多人,前往佛国求经,一路备尝艰险。到达天竺后,路上遭遇一群野象,他们便竭诚念诵观音圣号。一会儿有一头狮子从林中出来,吓得野象奔逃而去。随后,又有怪牛,群吼而到,行将加害时,僧众又竭力念观音圣号,此时天上忽然出现一只大鹫鸟,牛群受惊散开,僧众一行人才得以免难。”

  在小说、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观音手持观音瓶救苦救难的场景,关于观音瓶也有一个传说。某年,阳翟一带大旱,大地龟裂,禾苗桔黄,观音想取东海的水施法降甘霖以解决黎民百姓,但苦于没有盛水的器皿。正巧阳翟成有一处窑场出产宝瓷,观音便向窑户彩虹求借她家的钧瓷宝瓶,彩虹则非常心诚地将此宝瓶送给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用宝瓶在东海吸水,又返回阳翟上空行雨。于是,大雨不停,禾苗重新变绿。阳翟城的黎民百姓奔走相告,感谢观音菩萨降下甘露。此后,民间有了手持宝瓶滴水的观世音形象。而。观音瓶”也成了吉祥物,又被叫做“丰收瓶”,有期盼丰收的寓意。

  观音送喜,喜在哪里在子嗣。旧时民众,尤其是妇女,特别崇敬佛教中的观音。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观音能够送子。人们相信,只要妇女摸摸“送子观音”的塑像,或是口中诵念和心中默念观音,即可得子。

  《异祥记》记载,南朝宋代济阴有一居士,名卞悦之,五十岁了,没有儿女。他娶妾好多年了,妾也没有怀孕,便向观音菩萨祈求继嗣,发愿颂《观音经》一千遍,每天都念经。将满一千遍的时候,他的妾怀孕了,十个月后就生下了一个儿子。

  其实,观音刚传人我国时,本身并不具备送子功能,这是人们根据传说误造的。传说,有个道士炼长生丹,缺一百颗小儿的心做药引。于是他翻遍方圆百里的村落,盗来了一百个男孩,准备剖膛取心。正巧,观音菩萨路过道观。察觉了道士的险恶用心,就把道士引出暗室。救走了这百个小孩。

  怎么把孩子送回去呢观音想来想去。想到贪赃枉法、膝下无子的原州官,决定顺道治一治他,就把孩子都放在州府衙门。州官一得知大堂有一百个小儿。笑了,嚷嚷着要把这些孩子都养起来。州府夫人不同意。最后商定自己留下两三个,其他的让百姓领走。且领孩子的人必须交十两银子。谁知观音偷偷改了布告,还化身为一个年轻女子,领着孩子们的父母把小儿都认领走了。州官很生气,要抓住这个年轻女子,却得知对方是住在南海普陀山的观音,害怕极了。

  就这样,观音送子的消息就传开了。七传八传。意思就变了,于是没有儿子的夫妇便双双去求观音给他们送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今天来看,观音送子是人们受封建伦理“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认为子孙满堂、香火旺盛是最大的“福气”。新婚夫妻若想早日生儿育女。可悬挂观音送子图或者跪拜观音送子像。

  此外,民间在佩戴玉器、金银饰品时还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男子性格比较暴躁,观音菩萨的慈悲柔和可起调和作用,原因二是男子常出门在外,观音可保平安喜乐。实际上,这是民间的一种祈愿。

  旧时。民间举办婚礼时,喜堂上臂悬挂一副吉祥图:两位笑容满面的童子。分别着红衣、绿衣。一位手持荷花。一位手捧飞着五只蝙蝠的圆盒,十分活泼可爱。这就是深受民间喜爱的和合二仙,也常被人们称作“爱神”。图中二仙所持的荷花有“并蒂莲”之意,盒子象征“好合”,五只蝙蝠则寓意五福临门,大吉大利。人们悬挂此图,目的是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不过,最初“和合”神说的可不是两个仙人,也不是象征婚姻和合、夫妻相谐的喜神,而是象征着家人团聚、平安幸福的欢喜神“万回哥哥”。

  据唐人郑綮《开天传信记》载,唐朝有个僧人叫万回。俗姓张。他有个哥哥在安话当兵。音信久绝,父母挂念以致常常哭泣。万回看到这种情景.就说要去探望兄长。万里之遥,他朝发夕返,还带回了哥哥的一封平安书信,因此被称为“万回”。后来,万回被看作是“团圆之神”,称“和合”。

  在宋代,万回被当作可以保护家庭和合、幸福平安的吉祥神。当时的老百姓每逢腊日就要祭祀万回,以保佑万里之外的亲人回家团圆。

  不过。后来民间思量“和合”的含义。认为“和”是两方和谐,“合”也是两方的合好,所以,“和合”神也应当两个人来担当。于是,民间就将和合神一分为二,将其“万回哥哥”变成了高僧寒山、拾得。鉴于“和合”之正解是《周礼·地宫·媒氏》所云的“使媒求妇,和合二姓”,所以,和合之神也家人团圆的象征变成了婚姻和美的代表。据说,清代雍正年问,雍正皇帝还钦奉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

  寒山、拾得都是僧人。怎么会被当作和合二仙,还成为婚姻和谐的喜神呢这与几个民间传说有关。

  一说,寒山、拾得都是隐居天台山的僧人。两个相见如故,情同手足,常一起吟诗唱偈。民间珍视二人的情意,把他们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今天,和合二仙的成仙之所——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还供奉着寒山、拾得的雕像。一人手持一荷。一人手捧一盒,栩栩如生。

  二说,寒山、拾得本是一个村子的人。亲如兄弟。又爱上同一个女子。后来拾得要和女子成亲,寒山得知就削发为僧。拾得弄清真相,也舍了姑娘,出来寻找寒山。两个相见时,拾得手持盛开的荷花,寒山捧着饭盒,喜极而泣,最终拾得也出了家。后来他们被封为和合二圣,渐渐成了掌管婚姻的喜神。

  三说,寒山、拾得言行意趣,率性认真,常常哈哈大笑。人们认为寒山、拾得这种喜气洋洋的形象代表一种“无邪”的精神。后来人们就把他们奉为和合二仙,寓意夫妻和睦则福禄无穷。

  但是,有的年画中的和合二仙并非寒山、拾得。而是两个小孩子,手里各拿着一个圆扣盒,里面微微露着一个绿色的蟾,或者从盒中冒出两股气,气上托着两个金钱。这是民间传说中八仙里韩湘子的两个儿子。

  此外,云南保山、南润两地的和合二仙。与其他地方不一样。保山、南润的和合二仙为一对男女,身体相和如一,旁边立有两个童子,设计得很别致。

  总而言之,随着时间流逝,“和合之神”从欢喜神“万回哥哥”,变成了寒山、拾得这一对“和合二圣”,其他地方也有把韩湘子的两个儿子当成“和合二仙”绘入年画的。在婚礼的喜堂悬挂和合二仙图,寄寓着人们渴望家庭祥和、夫妻美满的愿望。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里,薛姨妈对黛玉、宝钗说:“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这里提到的“月下老人”,就是中国民间专管婚姻的红喜神。俗称“月老”。在我国古代社会中。许多青年男女都相信月下老人能够定世间的配偶,所以纷纷希望月下老人给他们美好的婚姻。这是千百年来很多人供奉月老的原因。

  那“月老”究竟长什么样子他又为何被人们当作媒神,奉为红喜神的呢

  清代人沈复曾在《浮生六记》一书里曾描述过月老的形象,云:“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在非烟非雾中。”而沈复的这一描述。则来自于唐人李复言的小说《续幽怪录》:

  唐太宗贞观初年,年少未婚的韦固想早点成家,但是多处求婚都不成功。某一日他夜宿宋城,在旅店外遇到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在月下看着一本书。韦固瞧了半天也看不懂那是什么书,老人便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子”。韦固听了大喜,忙打听自己的婚事,却得知自己的妻子现在才三岁,长到十七岁才能嫁给自己,就很失望。

  韦固又问老人袋里装的是什么,老人说:“红绳子。用它来系该做夫妇的男女之足。当他们坐下时,我便悄悄地给他们系……只要这绳一系。谁也逃不脱。现在你的脚已经系上了,追求别人也没用。”韦固便求老人带他去看未来的妻子,谁知对方竟是旅店北边卖菜的陈婆子的女儿。

  韦固走近一看。发现瞎了一只眼的陈婆子抱着一个大约三岁、模样难看的小女孩。顿时大怒。回到旅店后,韦固让家奴去把小女孩杀掉。家奴身藏小刀来到菜市场,刺了小女孩一刀,慌忙逃跑。此后,韦固虽然多次求婚,但还是没有成。

  十四年后,任相州参军的韦固蒙刺史王泰青睐,娶了王刺史的女儿。王小姐十七岁,容貌美丽,只是眉间常贴着块花钿,从不取下。韦固再三询问缘,夫人才伤心说道:“我是刺史的侄女,并非亲女。尚在襁褓时,我家家道中落,亲人相继亡故,只得和奶妈陈氏住在宋城南的一处庄田。卖菜为生。陈氏怜我幼小,常抱我上菜市。不料,一个狂徒突然刺了我一刀,正中眉心,刀痕难消,故而用花钿盖上。”

  韦固至此已明白。问:“陈氏是不是一只眼是瞎的”夫人道是。韦固便坦诚说:“刺你的人。是我指使的。”于是将前面发生的事,全盘说出。夫妻俩得知此婚姻是天意,便更加相敬相爱。

  宋城的县宰得知此事后,就把那家旅店称为“定婚店”,将牵红绪的老人称为“月下老人”。

  现在我国不少地方都有“月老祠”,以便让男男女女们求取姻缘。比较著名的是清代光绪年间著名的藏书家丁松生先生根据上述故事在杭州西湖孤山下建造的月老阁。月老阁大厅正中是月下老人的玉雕像。左右分别为麒麟送子和麒麟献宝。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说出了月下老人的夙愿。据说,在这里举行婚礼,让月老证婚,那夫妻就能天长地久,美满幸福。

  此外,拴红绳,牵红巾这种种风俗都源于月下老人的故事。

  喜神没有具体形象,人们往往会赋予某些对象以喜神的身份,喜神纣王就是如此。

  大家可能都很疑惑,商纣王骄奢淫逸,无恶不作,是个暴君,怎么会是喜神呢这要从姜子牙封神说起。

  一种说法是。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登坛点将封神时。把纣王封为了喜神,专管人间的婚姻,谁家结婚都得请他送喜。民间传说认为,这是因为商纣王的一大爱好是办喜事,甚至已达到成瘾的地步。他的诸多妃子,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说,都是他明媒正娶,大操大办选进宫的。鉴于纣王这种嗜好,所以他被封为喜神。

  还有一种说法,说纣王原本被姜子牙封为武曲星。一日天庭观看了纣王的前世。发现纣王鹿台自焚而死时的表情是呲牙咧嘴很像是在笑,所以就把纣王改封为喜神了。

  不管传说如何,纣王当了喜神是没错的。

  当时谁家娶亲结婚的时候都要请纣王送喜,且纣王一请还准到。不幸的是,好色的纣王没改掉恶习。只要他一看见这个姑娘长得漂亮,就一阵风给刮走了。自己先享用,过了子时,也就是午夜十二点,再送回来。

  这下百姓不愿意了,纷纷去姜子牙那里告状。毕竟是姜子牙把纣王封为喜神的。姜子牙得知事情原委后,也很生气,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新娘子蒙上红头巾,新娘子一进门就放鞭炮。这方法一经采用,喜神纣王就吓得驾云而走。

  原来,武王伐纣时是打着大红旗人都城的,纣王死后脑袋还被挂在红旗上。而且纣王曾挨过姜子牙的神鞭。所以,他一见红头巾。一听鞭炮响,就以为是姜子牙打着红旗,用神鞭来打他了,自然赶紧跑。自此以后,民间就留下了新娘子盖着红头巾,结婚时放鞭炮的习俗。

  总之,暴君纣王结婚时担任送喜的角色,所以人们为了求结婚的顺利喜气,自然敬拜他。

  俞明先生在《五妹旧梦》一书里记载彭家lB事时,写道:“二十四夜后,宅子里到处披红挂彩,门厅里挂起四盏大红灯笼,环形厅上挂着几盏走马灯。供桌上请出喜神,喜神就是祖宗神像,正中一幅大红喜字,是咸丰帝赐给彭启丰的御笔。”

  为什么祖先画像会被当作喜神呢这里面颇有一些文化渊源。

  在宋代,喜神是当时的俗语,指的是画像。宋代著名的画家宋伯仁生平爱画梅花,曾将梅花从萌芽到开花、从盛放到凋零的各种形态绘成一本《梅花喜神谱》。在这本书里,每一副图后都缀有一句五言绝句,题日《喜神》。可见,当时喜神就指画像。

  宋代以后,喜神就多指祖先画像。这是因为我们有祖先崇拜,会把祖先称作“神祖”,祖宗牌位又称“神主”,祖宗的遗像自然就被称作“喜神”。

  清末作家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里就载:

  到了正日的头一天,便铺设起寿堂来,伯明亲自指挥督率。铺设停妥后,他便向雅琴道:“此刻可请老伯母的喜神出来了。”

  雅琴道:“什么喜神”

  伯悟修:“就是真容。”

  雅琴道:“是什么样的”伯悟修:“一个人死了,必要照着他的面庞,画一个真容出来,到了

  过年.挂出来供奉,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在受崇拜的祖先中,对家族肇基立业或者繁衍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始祖,往往被称为“至尊”,神格高,是所祭祀的血缘姓氏家族的保护神,常常获得更多的敬拜。

  注意,喜神的服饰,也就是祖先在画像里的衣着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喜神的服饰按照其生时的品服而定,无官职的庶民百姓则穿着礼服。清代后期已经有照相了。不过未能代替写像。即使在民国时,画喜神、拜喜神仍然盛行,而且当时的喜神都穿着前朝服饰,男的红顶蓝袍、朝珠鹤补,手覆马蹄袖,女的则凤冠霞帔,朱红大袖衫,腰束革带。

  简单来说,祖先崇拜使得人们总是想祈求祖先阴灵保护,降福于自己。所以。代表祖先的祖先画像自然成了“喜神”。

  趋吉避凶,追求喜乐是人的本能。所以,先人们往往通过敬拜吉祥神来求取吉利和喜庆。所谓吉祥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喜神,而求喜敬神的活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相传,上古神话中有个吉神,名为泰逢。《山海经·中山经·和山》记载:“和山……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黄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意思是说,泰逢的形状与人相似,但长着一条虎尾。它居住在黄山向阳的南坡,每当他出入于这座山时。都发出神奇的光彩。这是因为吉神泰逢,具有变化莫测的法力。可以动天地之气。这位主吉的神灵和后世的喜神或多或少有些渊源。

  与福、禄、寿等神不同,喜神很神秘,无星宿之说。也无神形可辨,可以说形象是模糊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敬奉喜神的人们描绘出心目中喜神的形象。

  查找年画,我们就会发现,喜神有的像财神。有的像天官。年画《双喜临门》就描绘着天官一手持朝笏,一手托“喜”字,后有童子持“双喜临门”旌幡的图景。还有的年画上画着一个手持如意等物的神为喜神进行奉祀。河北内丘人非常崇拜喜神。他们把喜神具体化为一个高鼻大眼、梳着发髻、怀抱琵琶、笑容可掬的女子。并将它印在粉纸和黄纸上,贴在院落和房屋的各个地方。喜神旁边还安放着一个木盒,插着几炷香,寄托着人们趋吉避凶、喜事连连的希冀。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早的喜神偶像。

  其实,民间流传最早的喜神是一个蓄着长须的女神。她原本是一个敬拜北斗星神的虔诚女子,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因其虔诚显形,询问她有什么所求的,该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误以为这个女子祈求胡须,就赐了她长须。同时,北斗星君观其笑时呈喜相,就封她为喜神。喜神因有长须,不想再让凡人看到她的样子。因此就不再露面。所以。喜神虽然专司喜庆。却一直不显神形。

  渔家多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才出海捕鱼,所以渔家在出海的时候不但希望自己能够平安归来,还希望自己能够有大收获。因此,对渔家的行为也有禁忌。

  忌穿凉鞋和露脚的鞋

  有些地区的渔民在渔船上打鱼时,忌讳穿凉鞋和露脚的鞋。据说穿了露脚的鞋打鱼,哪怕网住鱼了,鱼也会漏网逃脱。

  捕鱼时第一网禁忌

  渔民捕鱼时,撒下第一网捞到的鱼,讲究很多,如捕到了鲤鱼,俗以为“鲤鱼跳龙门”,是丰收的预兆;如果第一网捕到的是鳖类,特别是白鳖,就认为是凶兆。如果有白鳖主动跳进舱中,则是非常不吉的,渔民一般要迅速割下一个鱼头,来破解所带来的“不吉”。

  忌在船上看见蛇类或让带蛇的人上船

  渔人很忌讳在船上看见蛇类或让带蛇的人上船,觉得蛇到了海里,就会变成恶龙,荼毒生灵,兴风作浪。带蛇上船的人通常会因此被赶下船来。

  返航禁忌

  捕鱼的渔民如果要返航,一般是不能马上掉头往回走的。民间渔俗中有“好人不走回头路”的说法,认为必须要绕道而返,否则就会有灾祸降临。落水者的禁忌有的地方渔民有不救落水之人的陋习,因为人们相信有讨替身一说,认为如果救了落水的人,那么此人的灾祸就要转移到救人的人身上,因此没人愿意搭救。

  然而,更多地方的渔民出海时,如果遇到遇难的船只或者落水者都会尽全力帮助。这既是出于人本善良的本性,也是渔民觉得救别人就是救自己的思想。

  忌打海鸟

  在海上,渔民忌讳打海鸟,传说这是很早之前就立下来的规矩。渔家只捕海里游的东西,不能打天上飞的鸟。据说这是因为海鸟曾救过迷航人的命,出于对海鸟的报恩,所以有所禁忌。

  遇见死尸禁忌

  渔家在出海的时候,也难免遇见死尸,忌讳不打捞。据说如果有人出海的时候遇到尸体而不打捞的话,会受到老天的惩罚,也有的说会受到死者灵魂的追究。

  如遇到仰身女尸或伏身男尸一般是不能马上捞的,一定要等海浪将尸体冲翻过来之后才能捞。在打捞尸体的时候,要用镶边篷布蒙住船眼避免邪气。捞上的尸体忌讳直白说是“尸体”、“死尸”,而说是捞个宝儿。

  船上休息禁忌

  渔民在船上休息的时候,不管多么酷热,也不许光着身子,俗以为这样会冒犯海神娘娘,亵渎神灵。睡觉也一定要仰着或侧卧着身子,忌讳趴着睡,认为这是将要被淹死的预兆。

  出海前忌冼头

  出海前忌冼头。特别忌见妇女冼头,觉得把头发淋得落汤鸡的样子,就像翻船落水,所以禁忌。

  在船上作业,经常是处于危险的境地,俗话说“半寸板内是娘房,半寸板外是阎王”,因而禁忌很多,《海州民俗志》介绍渔家民俗时说:“从生产到生活,从海上到陆地,处处事事都图吉利,凡是犯忌讳的事和话不做不说,即使有些非说不可的犯忌话,也一定要改变形式用好话来表示,这些好话称之为彩话,渔家所以彩话多,实际上就是忌讳多……船出发前,如果有怀孕的妇女无意中从此经过,大家最高兴,一齐高喊‘满载满载’;如果有不是怀孕(俗叫空肚子)的妇女有意无意经过这里,特别是从船头绕过或从网具上跨过去,这是最晦气的了……如果当事人是聪明的妇女,马上高声说‘小脚踏踏网,马鲛勒鱼尽船装’,或说‘小脚拦拦路,这趟必定富’,晦气就被破掉了,船员们一起道好,十分高兴地出海了……在行船时,如果见有漂着的尸体,这是最晦气的,全船人必须一起喊‘元宝!元宝’!”

  一些大船户,按社会通例可称“老板”,但这是忌讳,“老板”谐音“捞板”,只有船在海上遭遇风暴,船被打碎成一块块的木板被别人“打捞”才叫“捞板”。称“老板”这是船户人家头等的禁忌语言。船上最忌讳的是“翻、沉、破、住、离、散、倒、火”等等字眼。帆篷,只准说篷,不准说“帆”字,“帆”谐音“翻”。把低处的东西拉到高处,不能说扯或拉,而要说“起”、“提”、“起篷”、“提锚”。

  凡要翻个过或调头的事,要改说“调一戗”,“翻”字明显忌讳。“调头”谐音“掉头”,斧子、刀子、石刀、剪子等,统称“快家伙”。鱼死了改说“鱼条了”。船靠岸或进港进口,改称收岸收港收口,人在船上睡觉,改称“楷觉”,“睡一会”改说“楷一会”。船上最忌讳说“撒手”,这是人落水无救的表现。若有人无知或不注意说了犯忌的话,就要遭到船老大狠狠一个耳光,被打的人不能反感,别人也觉得打得应该,打得越重越好。因为打耳光能去晦气,打得越重,晦气去得越干净。

  舟山列岛,古时处吴越海上交界之处。春秋战国时,为越国东境句章县海中洲属;战国后期,楚灭越置江东郡,为楚国江东郡句章县地。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海岛渔民服饰,势必要受吴越古风影响。吴越地处海滨,为谋生常年出没风涛,诚是“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同时,吴越之地除了冬季稍冷,春夏秋均较暖热,不仅于越先民,吴人也喜著紧身短衣,即为“短绻不结,短袂攘卷”。而且其衣襟一般都是朝左边开,即为“左衽’。这种左衽衫袖口窄小,且腰间系丝带或短裙。

  东海列岛渔村,自古以来,在到清朝、民国时期,乃至20设纪50年代前期,渔民冬季穿的多为粗布大襟衫,开左袄,为夹衣,初春、秋末为单衣;就连棉袄,也是左托大襟式,棉背心,则是左托大襟无袖;而夏季,大多为对襟无领无袖衫。襟上以布质钮攀。裤子则为裤腿肥大的龙裤。腰系布质“撩樵”,即为腰带。而渔妇服饰,除也是左衽大襟衫和“兑裤”外,一般均在腰际系一条长及盖膝或短至膝上的裙裾,俗呼“布褴”。这种服饰,十分明显地展示出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先人服饰遗

  风。只是根据海洋生产的特点和生活的需要。做了不少改造,但主要特征未变。

  东海渔民喜爱的十字档龙裤,就是吴越古风在渔民服饰习俗上的集中体现与发展。清末民初,渔民中盛行用蓝色或青色斜纹花其布料,制作十字挡龙裤。这种龙裤,裤腰两边有七彩丝线绣上“八仙过海”图案,或是绣上现世音菩萨的莲台祥云,或是绣上青松白鹤,还有黄龙飞禽等图样;腰身前后裤子上,再分别绣上“顺风得利”与“四海平安“等祈求平安丰收的字样。明清两代及民国早期,渔船上服饰穿着,还有等级分别。如春秋汛渔船上不管是船老大还是船员,都穿单裤,但到夏汛,船老大穿长的薄质布料裤,而船员则穿短裤。这是因为船老大一般只管操舵等,下网、拔网和起鱼货等活,都是船员承担,海水、鱼腥容易沾湿沾污衣裤,故而船员大都穿短裤。随着时代变迁,渔民服饰习俗上的这种现象也渐渐消失。

  船是捕捞业的重要工具。船就是渔户的“生命线”。船是大板和钉子连结而成,渔谚说“是船三千钉,即指船身无处不着钉。但在船底的纵横两条中线上绝对不准钉钉子,说是这两条中线上有了钉子,使船袅性(雄性)大,在海上会因雄性发作而失控,主动去追逐碰撞别人家的船,危及人船安全。

  另外,造船时有“头不顶桑,脚不踩槐”之说,即是说造船时船头不用桑木,脚下不用愧板。因为“桑“、“丧’谐音,犯忌讳。所以桑木绝不用在船头上。槐木为福气的象征,故不能探在脚下。

  东海渔民出海前,船上之物只准进,不准出。晚上渔民若误将自己的铺盖或食品递错了船,则不能归还,食物折价给钱,铺盖则返航后再归还。渔民上船后,不穿鞋,不洗脸。无论

  冬天或夏天都穿单裤,春汛时船老大穿长裤,弟兄伙计穿短裤,据此你一眼就可看出谁是船老大了。

  船上吃饭有固定的座位,不得随便乱坐。菜碗放在正中,各人只能吃自己一边的菜,禁忌吃对面或两边的菜。船上不可搁腿坐。坐船板不可以把腿垂下。

  船与船之间在海上忌讳互借东西,如果是非借不可,则先以架送给对方,俗称“拨红头”。

  舟山群岛一带忌讳同女人同坐一船,有俗语曰:“妇女乘船船要翻,妇女下海海要荒。”当地渔民还特别忌讳七男一女共乘一船出海。意思是七男一女乘船出海,类似“八仙过海”,恐惹恼了海龙王,会翻船的。

  黄海渔民上船出海时,不可赤脚。最起码也要穿一双蒲鞋。腰间要系用浪麻搓成的罗腰绳或束短围裙,不准散头,必须戴帽,就是下水把衣服脱光,也要戴帽下水。俗谓不戴帽子的头在水里发亮,很远的怪鱼可以看到,会来吃人。看到怪鱼、怪兽,不能问:“这东西吃人不吃人”也不能问:“会不会掀大浪”之类不吉利的话。起网抓鱼时,俗规不准伸手抓鱼尾巴,而要抓住鱼头,寓意拉头兜住仇群。每条船上还有“老先生”,犹如“家堂菩萨“,平日伙头端饭上供。修船时,要

  用舱板或别的东西在海滩上搭个临时“庙堂”,此处即为船上的禁忌之所,平日之活动不得在这里进行。船修好下水时,要把“老先生”请上船。相传“老先生”是船上过去的遇难者,因此他懂得教人们如何去格守禁忌,不再发生不幸的事情。

  中国2000多年前就有了养蚕的风习,自商周历秦汉以迄明清,国家均将蚕神列入祭祀大典。民间对蚕神的祭祀就更是虔诚而不敢稍有怠慢。民间以为,蚕是极娇嫩极神圣因而又是极有灵性的动物,稍有不慎就会使其受到损伤。清乾隆年间《湖州府志》转引《吴兴蚕书》就十分形象地指出了这一点:“蚕自小至老,须刻刻防其疾病。俗称蚕为忧虫,受一分病则歉收一分。”又引《农桑通诀》云:“蚕有十体,寒、热、饥、饱、稀、密、眼、起、紧、慢,此十者,人所当体恤也。时时体恤,犹惧有失。”蚕体本身的这种种特性,要求蚕民在养蚕时应格外小心,恪守诸多禁忌。养蚕语言禁忌养蚕业中的语言禁忌是很突出很普遍的。蚕不能叫“蚕”,要叫“宝宝”或“蚕姑娘”;蚕爬不能说“爬”,要说“行”;喂蚕不能说“喂”,要说“撒叶子”;蚕长了不能说“长”,要说“高”;蚕不能数数,否则,会遭到减少的灾祸;忌讳说“跑了”、“没了”、“死了”等不吉语;连容易引起这些字词联想的词语也禁忌说出。如忌说“伸”字,因蚕只有死了才是伸直的。所以说“笋”时,因“笋”与“伸”谐音,也要改为“萝卜”。忌说“饭吃完了”,要说成“饭吃好了”。因为“完了”会令人想起“没了”之灾。

  与蚕病有关的字词也禁忌。如“亮蚕”是蚕病的一种,所以忌说“亮”字。“天亮了”要说成“天开眼了”;“僵蚕”也是蚕病的一种,所以忌言“僵”字,说“姜”也要说成“辣烘”,说“酱油”要说成“颜色”或“罐头”。“葱”要说成“香火”,因为“葱”与“冲”谐音,恐有冲犯,造成祸殃。当然,姜、酱、葱等本身也是蚕室的禁物,所以说话中也应避忌。

  忌将鞋子放在床前

  养蚕时,孩子睡觉后,讳忌将鞋子放在床前,家里的大人都要将鞋子收藏起来。据说小鞋是招老鼠的。而蚕为老鼠喜食,蚕农都要养猫防鼠害。何以又牵扯到小孩子的鞋子呢说来真是十分曲折。俗有“正月十八,老鼠嫁女”之说。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云:自十三日至十七日五天,谓之灯节,至十八日,则年节已过,无可作乐,故各家均早睡。俗传十八日为耗子成家之日,其婚娶时常借人之鞋作花轿。古谚云“十七十八,耗子成家”,其用意盖以哄骗幼童早睡也。旧时的年画里,老鼠嫁女是一个常见的主题,的确有老鼠新婚坐在鞋子里的图画。因此,辗转附会,把老鼠和小孩的鞋子联系起来,也成了防鼠的忌讳。为免蚕被鼠害,连小孩子的鞋也不能随意放置了。

  蚕房禁忌

  清人《幽风广义》记载:“蚕室一切禁忌开列于后:蚕属气化,香能散气,臭能结气,故蚕闻香气则腐烂,闻臭气则结缩。凡一切麝、檀、零陵等诸香,并一切葱、韭、薤、蒜、阿魏等臭,并有气臭之物,皆不可人蚕室。忌西南风,忌灯火纸燃于室内,忌吹灭油烟之气,忌敲击门窗、箔槌及有声之物;忌夜间灯火射人蚕室窗孔;忌酒醋人室并带人喝酒之人;忌煎炒油肉;忌正热忽着猛风暴寒;忌侧近舂捣;忌蚕室内哭泣叫唤;忌秽语淫辞;忌正寒骤用大火;忌放刀于箔上;忌不吉净人人蚕室;忌水泼火;忌烧皮毛猪骨臭物;忌当日迎风窗;忌一切腥臭之气;忌烧石灰之气;忌烧硫黄之气;忌仓促开门;忌高抛远掷;忌湿水叶;忌饲冷露湿叶及干叶;忌沙燠不除。以上诸忌,须宜慎之,否则蚕不安箔,多游走而死。”这些禁忌,虽笼罩在一种信仰的气氛中,但许多都是有科学根据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经验结晶。

  在养蚕季节里,蚕房上则以红纸书“育蚕”或“蚕月知礼”等字贴于门上,或在蚕房边插上据说能避“冲克”的桃枝或山茶花,便宣布蚕房是禁区了。有的地方蚕家往往在廊下围草帘子,隔一段插一条柳枝,以示蚕禁。以上均俗称“关蚕门”。亲邻均不往来,只可在河埠头洗衣、淘米时相互询问蚕讯,只有到采茧时才开禁,俗称“开蚕门”。

  许多民族有悠久的养羊历史。有关养羊的禁忌也很多。

  忌产羔时外人入内观看

  当母畜产羔时,塔吉克族忌讳外人人内观看。牧民多在门口设立门标,严禁外人人内观看,否则看的人会倒血霉,对牲口也很大不利。因为人的眼中含有某种毒气,母畜幼羔血气不足,身体虚弱,在外人“毒眼”的注视下,将有很大的危险。

  剪羊毛禁忌

  彝族禁忌杀过人或打死过狗的人剪羊毛,以为这样的人剪羊毛后,羊不易长。

  怪异现象禁忌

  彝族还视母羊未下羔儿时生殖器流血为怪异现象,必将母羊杀死;在放牧时,如果羊脖颈上带回树权或草圈,便认为不吉利,必将此羊宰杀或出卖;第二年母羊下羊羔时,如第一年生的小羊还吃奶,也为怪异现象,要母仔齐杀,至少要卖掉。

  忌杀吃种羊

  鄂温克族禁忌杀吃种羊。种羊具有更大的神秘性。如种羊在冬天用角往圈外顶,就表示羊群要扩大。羊的典故

  我国民间流传了许多有关羊的典故。

  (1)养羊喻治民

  汉代河南人卜式,一心以养羊为乐事j后来,汉武帝召他为中郎,并对他说:“你既然喜欢养羊,我有羊在上林苑,就请你去牧羊吧。”卜式被拜为中郎后,仍然一心一意喂养羊群。一年后,羊儿养得只只膘肥肉满,汉武帝见了称赞不已。卜式说:“这些羊之所以养得这么好,完全是按时起居,定时喂料,再加上有‘恶羊’就及时除去的缘故。养羊是这样,兴国治民也是一样的道理。”汉武帝觉得他的话很有理,就再提升他的官职,以试其治民之策。

  (2)亡羊得福禄

  晋代京兆人王育,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只得替人牧羊为生,不能入学。他就利用牧羊的空隙时间,折来蒲叶当纸练字。有一次,他因此而走失了一只羊,主人责令他赔偿。于是,他只得卖身赔羊。有位叫许子章的人听说此事很同情他,不仅出钱替他赔了羊,还把他接到家中供给衣食和读书。后来王育终于博通经史,成了有学问的人,当朝的司徒王浑就召他为属员。

  (3)瘦羊博士

  东汉光武帝时,每年岁末祭神之后,皇帝按例下诏赐给每个博士一只羊。于羊有大小肥瘦,搞分羊工作的博士总管甄长文很为难。于是,有人提议杀羊分肉,以保“一碗水端平”,或抓阄,看谁的运气好就得大羊肥羊,甄长文均反对。最后,他带头取了最瘦的一只羊,于他的带头,其他人也争着分小羊、瘦羊。光武帝刘秀获悉此事后,称他为“瘦羊博士”。

  民谚说:“半个家业一头牛,农家根本在牲口。”“农家致富爱耕牛,人畜两旺无忧愁。”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说“农为牛本,有功于世”,此可见,牛在农业生产中的功劳。对于靠农田吃饭的农民来说,选择一头牛作为家中的“劳力”是特别重要的,人们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一点儿不亚于嫁姑娘娶媳妇儿,必须要精挑细选,不得有一丝马虎。因此形成了许多关于牛的民间习俗与禁忌。

  忌牛倒梳头

  在民间,忌讳牛倒梳头。牛头上的毛向前扑被人们称为倒梳头。据说这样的牛性格刚烈,不听使唤,还爱伤人。俗语“买牛最怕倒梳头,十人见了九人愁”就是这个意思。

  “牛旋”禁忌

  在民间,忌讳牛长拖尸旋、蜈蚣旋、落昌旋。因为这三个旋是主凶的。在民间有“四旋没有前两旋,丑名定为拖尸旋。此旋生来极不良,拖尸出人心慌张。养者主家不吉利,齐牙花齿犯牛娘”的俗谚。

  “蜈蚣旋”则有“不怕蜈蚣飞上天(长在牛头上),只怕蜈蚣草上眠(长于牛腹下)”的说法。

  通过这些民谚,我们可以看出这几种旋长在牛身上是非常不吉利的,不仅对牛本身不好,还会有害主人,如果有人养这种牛会使主人家道衰落。

  对于“落昌旋”在民间有“落昌旋生肚腌中,此旋生来有灾殃。主人旺相寿花齿,否则齐牙命也产”的说法。

  出牛栏粪忌讳

  一般出牛栏粪忌讳即有即出,要择吉日。如果牛粪积得太多,等不及吉日到来,农家就要到牛栏屋前,右腿跪地,左手掐掌,口里念咒,右手拿锄挖地三下,谓之“掐无期掌”。俗信这样做以后不会因出牛粪而犯“地煞”。有的地方则在牛栏门前挂一牛蓑衣,据说也有避邪作用。有的是在牛栏屋里挂一杆钩子长秤,秤上挂一秤砣,俗谓“秤砣虽小压千斤”,此法也可压邪避煞,保护耕牛安然无恙。

  忌养青牛

  民间认为青牛会给主人家里带来灾难。还忌讳养前额有白色斑块的黑牛,认为这样的牛样子仿佛穿黑戴孝,所以这种牛又俗称“戴孝牛”。在民间,人们觉得饲养了这种牛,会对主人本身产生不良影响,也多有禁忌。甚至有些地区认为牛的前额有任何杂毛,都认为是“戴孝牛”而禁忌饲养。

  忌讳冷落牛

  有民谣唱道:“农家六畜自古有,其中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出大力,四时耕种为丰收。忍辱负重勤劳作,运输拉车忙不休。风里雨里埋头干,任劳任怨无他求。”歌中唱出了农耕时代牛为农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以忌讳冷落牛。下雨的时候,人们会因为怕牛着雨而为其加盖牛蓑衣;夏天还会采取熏烟的方式为牛驱蚊;在冬至,为表彰耕牛一年辛苦耕作,牛主人一般要用汤圆粘于牛头牛尾,表示与牛一同庆祝。当牛得病的时候,人们也都非常关注,会请专门的兽医看病。牛耕作一世,年老体弱的时候,人们也不忍杀牛,让其自然老死,死后还要点香烛相敬,并用土掩埋。

  母牛发情交配时的禁忌

  给母牛配种时,忌母牛的主人不给公牛的主人红包。据说如果不给公牛主人红包,母牛就怀不了孕。如果在牛群中自交配,要送牧童红包并送草料给公牛吃。

  云南一带的一些少数民族认为黄牛与水牛交配,是不吉之兆,必须举行驱邪的仪式来禳除灾祸。

  忌不“破压”。

  母牛生下小牛犊以后,忌不“破压”。所谓“破压”就是母牛生下牛犊之后不久,人们给母牛套上犁轭,在田地里转上几圈。据说母牛生小牛的时候骨头疏松了,如果不给母牛“破压”,母牛以后耕田就会不卖力。

  杀牛禁忌

  农家视耕牛为“宝”,耕牛禁止宰杀,觉得杀牛有罪。若要杀老弱病残的耕牛,主人是不会自己动手的,得请人主刀,多“无后”之人为之。看杀牛的人均倒背双手,表示自己并没有参与。因此,“看杀牛”已成为世人对事观望的代用语。据说耕牛也通人性,被宰杀之前会流下眼泪,所以要用麻袋蒙住牛头,然后才用斧头将其击毙。

  忌两牛打架

  东北、内蒙古一带的少数民族如果看到两头牛在打架,牛角在一起拉不开,那么就认为是厄运之兆,会有祸事降临。

  忌讳早起听到牛叫

  安徽一带,忌讳早起听到牛叫,俗以为有人侵害。

  养猪,在农家是普遍被看重的一项副业,是穷人的一条“富路”、“财路”,养猪的许多禁忌也在民间约定俗成。

  建造猪圈有禁忌

  旧时,人们建猪圈的时候是十分谨慎的,首先要选择吉日破土动工,有的甚至还要请“风水先生”来测算,以预定猪圈的方位并定吉日再动土。猪圈建成以后,还要在猪圈墙上贴一张上面写有“六畜兴旺”字样的纸条,以祈祷猪能够“夜大千斤,昼大八百”。

  有些地方,对于请来修建猪栏的工匠,要像贵客一样对待他,在民俗中,要给建猪栏的工匠泡茶、上酒、送水送饭,并送红包喜钱,但都不能出声。尤其是在给工匠红包时特别讲究。

  红包两头不能封口,红包要放在猪圈墙上让工匠们自己拿取,不能直接递到手上,而工匠们在拿红包的时候,也和主人一样,是沉默的。据说这样做是恐惊扰了将来会圈在猪圈里的猪,而使其不容易成长。

  修建猪栏的材料要选用枫树来做木材,认为枫树做的栏杆,猪就会“风吹夜长”。在修建猪栏的时候,无论是工匠还是主人,出入猪栏都忌讳从栏上跨过,只能从下面钻过,否则就认为将来猪也会跨过猪栏而逃跑,是不吉利的。

  买卖猪仔禁忌

  旧时,农家把猪看作“聚宝盆”。所以那个时候几乎家家都养猪。养猪买猪崽很关键,哭猪崽的时候要选好日子,人们往往喜欢在双日去买猪崽,忌讳在单日去买,不吉利、俗以为“耳日”、“尾日”是好日子,说是“耳尾风吹长”;“口日”、“舌日”买猪就不利,说是“口舌必遭亡”,买猪要选吉庆日,喜双忌单。买猪忌头太大的猪,俗说这样的猪不肯长。

  忌讳买“破头猪”和“戴孝猪”。所谓破头猪是指黑猪头上夹杂一撮白毛或白猪头上夹杂一撮黑毛,而“戴孝猪”则是指黑猪白头或黑猪白尾。传统认为这样的猪不好养活,留在家晨也是不吉祥的。猪鬃毛的颜色忌浅,人们认为这样的猪也活不长。

  买猪成交的禁忌很有趣。卖主绝不把猪送到买主家,忌被人笑说是“嫁女送亲”但有的买主买的多或年老体弱,需要卖主送回家,则可按俗规请卖主帮忙。卖主将猪送到家后,买主要办酒饭接待,除猪款外,“脚力钱”以红包形式支付,以示办喜事湖南农民买小猪成交后,卖主常常要说“喂猪娘子不埔糠,一盆清水兑米汤”、“恭喜风吹夜夜长,猪财年年滚进来”等好话。买主听后连忙道谢说“难为主家贵言”。等到买主挑起猪笼走到快要看不见的地方,卖主要大呼“落……落落落”,象征性地把猪“招”回来,俗谓此可使买主家喂猪兴旺,浙江农民买小猪时,卖主要赠少量稻草给买主,谓之‘娘家草’,以示小猪同在娘家一样健康成长。回家路上,忌用石块做沉头,以避石头不化,猪养不大,到家后,有的要用吹火筒扛猪篓,以示小猪快长大。

  母猪配种禁忌

  民间在母猪配完种后,还有配种员用竹子鞭打母猪臀部的习俗,而且嘴里要说“顺顺十二只”,希望母猪可以平安地生出许多小猪,

  母猪喂养小猪禁忌

  母猪喂养小猪时,因为民间有“猪虎相忌讳”的说法,所以属虎的人不能瞧。

  小猪喂药禁忌

  小猪牛病时,要给母猪吃药,并通过乳汁使药力传达到小猪的体内。而拌有药物的饲料,要盛在盆里,放在地上,男主人从盆上迈过去,然后再女主人喂食。

  赶猪进圈禁忌

  民间,在赶猪进罔时,主人一般要左手拿着两块石头,右手端茶,先把一块石头扔到猪栏中的干燥处,并郑重其事地“告诉”猪群,这就是你们睡觉的地方;再将另一块石头扔在地眼处,并同样“告知”这里是大小便的地方,其表情好似真的可以和猪群交流一般。接着,主人要连喝三口茶,然后转身离去,不得回头。赶猪的时候,不论猪是否顺利进到栏中,都忌讳开口大骂,民间认为这样会冒犯“猪栏菩萨”,必定会影响猪的生长。

  “出栏”禁忌

  在潮州一带,大猪出栏,主妇会在大猪的脖子处拔几条鬃毛丢回猪圈。这时候,买猪者要笑着说:亚嫂手头红红,养猪大大只。卖猪的人第二天早上,要把猪红(猪血制作的一种食品)、猪肉拌咸菜一块煮熟后,送给邻居,而邻居收到礼物时要说“财气,又卖大猪了”等吉祥话。

  杀猪禁忌

  猪肉是汉族人的主要食物之一,在过节的时候,民间多有杀猪置办酒席的风俗,称为“杀年猪”一在这个时候是最有讲究的一杀年猪时,最忌讳猪没有抓住而跑到别人家里。在旧时,人们多数迷信“猪来穷,狗来富”的说法,冈此如果这时猪跑进别人的家中,往往会因此而冒犯邻居。

  杀年猪时为了避讳年节中的口头禁忌,人们忌讳说“杀”,而是说“出栏”。

  杀猪的时候,时间也有忌讳,逢亥日忌杀猪,忌在子时杀猪,杀猪通常选在丑时,大概是出于将来养的猪可“大如丑牛”,而不会“小似子鼠”的愿望。在杀猪的时候,禁忌小孩和妇女在旁边观看,据说这样不吉祥。

  如果杀了一刀,出了血,摔倒地下猪没有死,甚至跑了,要补一刀;或血呈黑红色,泡沫红不红、白不白;或刮猪毛时猪嘴里还冒气和有轻微的叫声,谓之猪在叹气,均为不吉利之兆,主家既担心来年养猪难兴,又担心如果是灵官猪,一般是不杀的。真要杀时,因其为“神物”,必须避防不测。杀时要“化身”(化装),用锅底灰、墨汁等涂个大花脸,衣衫罩头,戴斗笠壳,倒背蓑衣倒穿鞋,杀一刀转身就跑。灵官猪禁忌在室内杀,要到大路口杀二血不能敬神,人也不吃,让其流走。杀死后至少要过半个时辰才能运回屋里来。

  药铺行业与人的生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药铺行业的禁忌要比其他商业的禁忌多得多。

  购药时禁忌

  通常,药铺在年初开张的时候都要进新货。药铺在进新药的时候一般要先购进胖大海、大莲子,盼望能够“大发大利”。

  忌冷清

  在所有的商业当中,药铺也许是最忌冷清的,所以在药铺里常常是“三响”备齐。这“三响”一般是指算盘响、冲臼响、碾槽响。冲臼和碾槽是药铺捣碎药品的工具。在从前,如果药铺里没有顾客的话,伙计往往都会利用冲臼和碾槽碾药,其主要目的可能就是为了防止店里太过冷清。

  学徒禁忌

  药铺的学徒进店后,师傅一般要先教他识别“万金枝”、“金银花”和“金斗”。这些药名取黄金银子之意,这很大程度上是寓意以后药铺的生意买卖兴隆、日进斗金.有的是教学徒拣“柏子仁”,因“柏子仁”长得颇似米粒,师傅先教学徒拣这个,是教育学徒以后办事要细心。

  老板的语言禁忌

  经营药铺的老板在平时说话的时候常常以药名讨彩头。如:“陈皮”称“头红”,“连翘”称“彩合”,“橘络”称“福禄”,“贝母”称“元宝贝”,“橘红”称“大红袍”,“药凳”称“青龙”,“切药”称“老虎尾巴”,春以“冬木”开刀,冬以“丹皮”收刀。

  抓药禁忌

  伙计在卖药的时候也忌说卖药,而是说送补药。药铺要想再赢得顾客,必须把握好抓药这个环节。伙计在抓药的时候,每一味药都要独立包成小包,而且在每小包药内一定要放人一张相对应的小画片。该画片印着该味药的药名和图形,作用是让顾客在煎药前对着小纸片再复查一遍,以防出错。

  在抓药的时候忌讳伙计闻药。据说闻过的药就失去了效果,即使这种药是对症的药,患者吃了也不会见效。

  用戥子称好药后,伙计并不着急包包儿,而是要请另一位师傅按药方依次核对,无误后点头应允才可包上这个带小画片的小药包。小药包儿并不捆扎,而要将三剂药的小包儿并成三个大包。三个大包的尺寸和形状完全相同,每一剂药都包成平顶的金字塔形。

  “三不捡”的禁忌

  在药铺里还有“三不捡”的禁忌。“捡”实际上就是卖的意思,“三不捡”就是“三不卖”,也就是说药铺在遇到处方不明时不卖,分量不准时不卖,药名不符时不卖。

  忌药铺里脏乱

  通常,药从口人,假如药铺脏乱的话,病人在吃药的时候会把其他的病菌带到体内,病情不但不会消除,反而会加重。因此,忌讳药铺脏乱,不讲究卫生。

  在旧时,医生被称为“大夫”、“郎中”。作为一个医生,决定着人的生死。传统的中医先生和经营中药行业的药铺有很多民俗禁忌,也是司空见惯的。

  忌讳叩门行医

  医生平常出诊,忌敲患者的门,俗有“医不叩门,有请才行”说法。在民间,叩门无异于找上门去给人家看病,对病家和医家都不利。

  忌讳医生主动询问病情

  医生在没有得到患者允许的情况下,是不能主动询问患者病情的。据说医生主动询问不但不会使患者的病情好转,反而会加重。

  忌讳直接入患者房间

  旧时,医生到了患者的家中,一般先是随便和患者的家人聊聊天,初步问明病人的病情,然后才会问是否可以进入病人的房中进行诊治。经过主人的许可,才可以进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在跟患者家人谈天的时候,通过家人介绍患者的病情从而断定病人的基本情况,以决定从哪个方面人手。同时也可以给患者充足的心理准备时间。

  忌讳直接为女病人诊脉

  在封建社会,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约束,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都不能够接近左右,只能根据别人的口述,诊治处方。古代有“悬丝诊脉”一说。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胎已十多个月而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一病不起。当时的医生孙思邈为了更多地了解皇后的病情,就取出一条红线,叫宫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引线诊脉”。虽然“悬丝诊脉”解决了男女授受不亲的难题,但是毕竟诊脉的误差很大,所以到最后医生给妇女看病诊脉的时候会将医生与病人之间隔一层帐子,诊脉时,病人从帐子里伸出手来。

  忌讳施药方

  旧时,医生是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情的,然后给病人对症下药。医生为了保守职业技术的秘密,民间又有郎中“施药不施方”的说法。所谓“施药不施方”,就是医生一般只给病人用药,有些医德高尚的甚至会免费送给病人药物,但下药的方子却绝不能轻易示人。因为医药行业认为如果将写着治疗方法的药方传给别人,就是将自己的医术或是赖以生存的本领交给了别人,会保不住自己的饭碗。

  忌讳开双数药方

  医生给病人开药方的时候讲究“开单不开双”。即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只开三、五、七服而避免二、四、六等双数。因为医药行业里认为开药开双数,病人家里会祸事不断,是不吉利的。

  忌讳在看病时谈诊金

  医生在给病人看完病以后,要收取诊金。医生忌讳在看病前谈价钱。通常情况,都是在医生给病人做出明确的诊断并开出药方之后,主人才将诊金用红纸封好,交给医生。而医生会当着患者家属的面打开红包。如果是给富人看病,诊金给的少了,医生就会将诊金退回,并且还要双份收取;如果是给穷人看病,有些医德高尚的医生往往会少收诊金,甚至分文不取。

  忌讳春节出诊

  医生忌讳过年的时候出诊,怕“触霉头”,除非给双份诊金消灾才行。所以普通患者如果在过年的时候生病了,请医生看病的时候要付给医生双倍的诊金,以避凶求吉。

  汉王充《论衡·谶日》中记载:“九锡之礼,一曰车马,二曰裁衣,作车不求良辰,裁衣独求吉日。”可见,在中古时期,就有“裁衣求吉”的民俗观。裁缝行业禁忌也有很多。

  古代对裁衣时间有明确规定。据敦煌文献载:春三月中的申日不裁衣,夏三月中的酉日裁衣凶,秋裁衣大忌,血忌日不裁衣,凡八月六日、十六日、廿二日不裁衣,凶。以十月十日裁衣,大忌,晦三月裁衣,被虎食,大凶。“以十月十日裁衣,大忌。”这是因为这天为唐代皇帝文宗李昴的生日,此日动剪裁衣便认为是不忠举动,象征着“动刀”谋反,故裁衣便列入禁忌。“凡八月六日、十六日、廿二日不裁衣,凶。”八月六日不动剪刀裁衣,是因为这天为南北朝武帝萧衍的生日。八月十六日为观音显圣,故不得动剪刀裁衣。佛经云:八月十六日南无清净宝扬惠德观世音菩萨示现。八月二十二日于神仙下凡亦不得动剪刀。

  民间至今还盛行“正月不动针”的习俗。俗话说:初一不忌针,当年财库空;初二不忌针,天下百姓穷;初三不忌针,三孤三寡兴;初四不忌针,朝中轶事生;初五不忌针,五月五雷轰。从初一至三十,都有犯禁的劫数。相传此俗始于北宋末年,为张天师解救刺绣宫娥而提倡的。

  最早的裁缝

  当地球经过最后一次严寒的冰期——大理冰期之后,迎来了全新世冰后期温暖的气候环境,中华祖先继承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积累的经验,开始了农耕畜牧,改变被动向大自然觅取食物为主动生产繁殖生活资源,他们营造房屋,改变穴居野外的居住方式,男子出外狩猎、打制石器、琢玉;女子从事采集、制陶、发明纺麻、养蚕缫丝、纺织毛、麻、丝布、缝制衣服。改变了原始的裸态生活,进步为戴冠穿衣、佩戴首饰的文明生活。在我国已公布的全国7000余处较大规模的新石器遗址中均有石纺轮出土,如山西芮城县西王村仰韶文化遗址晚期地层原始工具石纺轮、陶纺轮的发现,湖北天门石家河发现的大量陶纺轮,形式不下10种,多数还绘有花纹。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及龙山文化遗址都发现过织布的工具骨梭、木机刀及机具卷布轴等。

  在所有的行业中,采矿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因此有很多忌讳。

  忌说“死”、“憋死”等词语

  矿工在井上、井下时,忌说“死”、“憋死”之类的话,忌用脏话骂人。不但自己不能说,也不许别人说,两口子吵架时都不许说。矿工觉着心里烦闷,或与人吵了架,这一天就不下井了。

  忌别人打他的帽斗

  矿工禁忌别人打他的帽斗,不许把帽子扔到地上。因为帽子是保护头部的,也就是头的象征或同体。头是不能被人敲打或玩摸的,更不能掉在地上。

  忌在井口烧纸

  任何一个矿工都忌讳在井口烧纸,因为只有死了才烧纸。

  忌在矿井中捕捉老鼠

  矿井里有动物是吉祥的象征,东北煤矿工人忌讳在矿井中捕捉老鼠。矿工在井下,敬鼠如神,他们在井下吃饭时,总要分点饭菜喂老鼠,吃不下的剩饭也从不带回家,倒在井下宴请老鼠。这是因为井下有瓦斯、沼气和煤气,这i种气对人极有危害。鼠类对这三种气体极为敏感,只有在没有毒气的地方,它们才出现,所以矿工见了老鼠就有一种安全感。

  关于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1)自然通风,指在有两个标高不等井口的矿井,于两个井口处存在温差,气流从一个井口进风并经过井下巷道、工作面后而流向另一个井口。

  (2)机械通风,指利用通风机使空气获得能量,并沿井巷流动。它能增大流经井巷的风量,有效地克服矿井阻力,防止瓦斯积聚,排出有毒有害气体,保证安全生产。机械通风的矿井,至少必须有两个出口通至地面,形成通风系统,使工作地点有贯通风流,给离开工作面的乏风提供排出通路j机械通风是产生机械风压的动力源。机械通风按通风机工作方式不同,分压入式通风和抽出式通风。

  旧时,农村泥瓦匠大部分是用田里的土砖砌土砖屋,有的泥瓦匠还为人打灶、修猪牛栏、厕所等。泥瓦匠也有颇多忌讳。

  忌别人碰自己的工具

  泥瓦匠也十分在意自己的工具,特别忌讳瓦刀被人跨过,如果有人从瓦刀上跨过,会给瓦匠本人和主家招来晦气,甚至会引起建造的屋舍倒塌,出现人命。瓦匠还忌讳校正竖直线的吊锤被人跨过,觉得如果有人从这条直线上跨过,会影响竖直线的精度。因为人在直线上跨越的时候,可能会碰弯了线,如果线被碰弯了,一定会影响直线的精确度。

  忌讳砌灶时不祭灶王爷

  泥瓦匠在到主家给人家砌灶的时候,通常要先摆开一些小的阵势,祭祀灶王爷一顿。一来可以求灶王爷保佑主家,二来也求灶王爷保佑自己以后在给主家砌灶的时候顺利。

  灶王爷

  有一个张郎,不好好种地,出门去做生意,一去之后音信杳然。家里的生活重担落到了他的妻子丁香身上。丁香拼命地干活养家,并殡葬了先后去世的公婆。有一天,成了富翁的张郎回家来,休了丁香,娶了海棠。老牛(或老马)拉着车,毫无目的地把丁香拉到山中一问茅屋前,停下脚步不再向前走了。这地方就是丁香的归宿。这家里老婆婆和靠砍柴为生的青年相依为命,收留了她,她与青年成婚。后来他们成了富家。过了多年,突然有一个讨饭的来到门下讨吃,丁香发现他就是抛弃了自己的前夫张郎。张郎从前妻递给他的面条里吃出了他们结婚时的簪子和荷叶首饰,知道这个女人便是被他休掉的妻子,于是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火塘里给憋死了。张郎死后,大庙不留,小庙不收,魂魄到处游荡。玉皇大帝下界视察,恰遇张郎,于他们同姓,便封了他个灶王官的名号。

  窑匠,在民间又叫作“烧窑的”,他们主要以制作各种砖、瓦、瓷及各种器具为生。关于窑匠也宵有一些禁忌。

  忌不祭拜太上老君

  据说窑吒的讯帅爷和铁匠的祖师爷都是太上老君。这可能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到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诞辰这天,所有的窑匠都会到太上老君庙里祭拜,祈祷在以后的烧窑过程中顺利。据说如果有人不祭拜的话,就会触怒太上老君,令其烧不出好窑来。

  入窑禁忌

  窑匠住人窑天要祭祀神灵!据说假如不在这天祭祀神灵,窑就会坍塌。在民间,窑匠不仅要住建窑和入窑前祭祀窑神,还要在每月的初二和十六祭祀窑神。

  忌烧窑时乱讲话

  陶瓷匿烧窑时,窑门旁要摆放一张小桌子,桌上点一盏长明灯,桌旁摆一张太师椅,这椅子只悟修师傅傅坐。大师傅按照窑火的情况指挥窑工加柴薪。烧窑时,禁忌乱讲话,特别忌讳讲污言秽语,避免触犯窑神,不然,烧的陶瓷器会开裂或变形。

  忌亵渎火神

  陶瓷匠生火烧窑或起窑时,不能让妇女及服孝者或家中有产妇的男人参加,以免亵渎火神,损坏窑中成品的质量。

  忌放鞭炮

  自封窑到开窑期间,哪怕遇到大节日,也只能点香烛、烧纸钱,禁忌放鞭炮,避免使窑里的陶瓦破裂或成色降低。

  窑匠与“红”色

  在过去的砖窑中,窑匠烧的砖为青蓝色时,是砖质量好的表现,而如果把砖烧成红色的话,就成为次品。所以砖窑匠十分忌讳别人在窑场里提到“红”字。在平常不能说,在烧窑点火的时候就更不能讲了。

  木匠是一种传统的行业。木匠以木头为原材料,他们伸展绳墨,用笔删线,后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丈量,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家具和工艺品在乡间,每个木匠基本上都是多面手,不但在盖房建屋、上梁架椽中起主要作用,就是修理农具和日用器具等杂活也离不开他们,因为木匠在人们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关于木匠的禁忌也就多了起来。

  工具禁忌

  木匠的工具包括斧子、刨子、锛、锯、凿、锉、木钻、墨斗、曲尺等。木匠对于自己的工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木匠的斧头每次使用过后都要用红布包起来以示珍重。民间有俗谚“师傅斧,恰惜某”,意思是珍惜工具的程度甚至要超过爱护自己的妻子。

  木匠忌讳别人触摸他的斧子、墨斗和曲尺。在民间有俗语说:“木匠的斧子,大姑娘的腰,独行人的行李包。”这三样东西别人是不能动的。据说如果其他人动了这些工具,这些工具就会沾上霉气,使木匠干不出好活儿来。如果有人碰了,木匠就会用咒符点着火绕工具一圈,称为“焚净”,以祛除晦气。

  在外睡觉禁忌

  木匠大部分时间是到别人家里做工。如果工作量大,一般是要住在主家的。木匠在主家睡觉的时候,通常都会把自己的鞋子在床前一只正放一只鞋底朝上放,表示和邪鬼互不侵犯,如果这样做还不安宁,就将墨斗绳绕床沿一周,并把瓦灰刀、铁钳子放在枕边,把木尺子置于床沿,来镇邪物。

  出工日期禁忌

  木匠行业认为孟月逢酉、仲月逢巳、季月逢丑的日子是“红煞”日。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木匠是不做工的。所谓孟月、仲月、季月是指农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中三个月,第一个月称“孟”,第二个月称“仲”,第三个月称“季”,所以在每季第一个月逢酉的日子,第二个月逢巳的日子,第三个月逢丑的日子,木匠忌出工。在春子日、夏卯日、秋午日、冬酉日是“鲁班煞”日,木匠也忌出工。

  忌讳慢待木匠

  通常请木匠干活活,主人都会好吃好喝地招待,除了感谢木匠的手艺以外,还于一种“木公厌胜”的心理禁忌。

  在旧时,民间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请木匠盖房屋的时候,一定要好酒好肉热情款待,以免得罪他们而偷偷在房子中做了手脚,引鬼祟进屋,使主家病丧人口、破财败家或遭遇官司等劫难。

  所以木匠到主家去做活,无论包工、雇工,户主都要设宴招待,并要以红包相送,在河南郑州一带,当工作完成之后,户主还要准备一包馒头和肉让木匠带走,俗称“捎个包”。

  忌干活不留尾巴

  木匠干活有“留尾巴”的习惯,完工以后要留一些刨花让东家自己打扫,表示今后还有活干。

  但为人做精材时,刨花、木屑一定要亲自打扫干净,不得留给东家打扫,免得被视为不吉利。一般做捎材的木匠不得制作家具,也是认为棺材有“晦气”,免得把这种“晦气”带到家具上。

  忌讳说“双”

  普通木匠在说话的时候忌讳说“双”,因为木匠的祖师爷鲁班的乳名叫“双”,所以木匠在平时往往会把“舣”称为“对”、“副”。

  旧时,各地铁匠多是开铺子坐地经营,主要制作菜刀、剪刀、火钳、锄头、铁锹、镰刀、锅铲、铁锅等生活用品。铁匠也有很多禁忌。

  忌讳不供奉太上老君

  铁匠把太上老君作为祖师爷,而且在炼铁炉上供奉太上老君的神像。据说太上老君有一手打铁的好手艺,他锻打的农具特别耐用,锻打的兵器锋利无比。因此,铁匠想打出好铁器,就要供上太上老君。在民间,铁匠供奉太上老君时,要用嘴把大公鸡的鸡冠咬破,把鸡血滴进炼铁炉,称为“割花”。然后宰杀这只鸡来奉祀太上老君,祈求祖师保佑。

  忌讳别人碰自己的风箱

  铁匠最忌讳别人碰自己的风箱。无论是开铁匠铺的铁匠,还是走街串巷打铁的铁匠,都视风箱为吃饭的根本,特别小心爱护,如同珍惜自己的手艺一样。所以,铁匠忌讳别人动自己的风箱。据说铁匠认为别人动了自己的风箱以后会倒霉。

  忌讳旁人观看及言语

  铁匠干活时,忌讳旁观者大声吵闹,特别忌讳人说“小心别打到手”之类不吉祥的话。一来会使铁匠分心,二来人们怕说什么有什么,说小心伤到手,没准真的会伤到手。

  忌讳打空锤

  铁匠忌讳铁锤直接打在砧子上,叫“打空锤”,认为这预示当日会发生事故,要立即停工。

  安铲

  在造船时,首先进行的一件事是“安铲”。铲,就是安装在船体中间那根最长最大的木梁,相当于房子的大梁。安铲前,先要“选好日”。“好日”的标准是:一必须是良辰吉日,二不能和船主的生辰对冲,三要到神明前卜卦征得神明的恩准。安铲的时辰到了,先负责造船的“师傅头”(相当于总工程师)用斧头在“铲”上削一块木片,叫“开斧”,相当于建房时的“动土”。这时候,船主要为开斧的师傅头送上“红包”,以酬辛劳,安铲工作才可继续进行。

  安铲时,要用二尺四寸红布包着十二张供鬼神用的粘有锡箔的纸钱,外加一丈二尺红丝线,在铲的接合处底下垫好。垫放过程中师傅头要说四句吉祥语,如“顺风得利,万事如意”等,船主要送上红包。

  接着,师傅头要用圆凿在铲的接合处上方凿一个浅浅的小圆洞,把一个预先准备好的大龙银元按龙头和船头相对的方向放好,抹上桐油灰把银元固定住,盖上小木块,再用桐油灰封闭圆洞。这时候,安铲仪式顺利完成,船主摆上牲礼红圆祭拜,燃放鞭炮庆贺。祭品中红圆的数量讲究越多越好,祭拜后,不但要请参加的人吃红圆,连过路的人也要礼貌地清来吃红吲。被请来吃红圆的人越多,表明人气越旺,大吉。

  石匠信奉“石头神”。山东境内的石匠们则以三月十七为“石头神”生阻这一天,人们绝对不允许和石头有任何接触;否则,都会遭受灾难。农历二月初二俗以为是“龙抬头”的日子,因此,匠人这一天也是绝对禁忌做一切与石有联系的事情。否则,会乐了龙头,震坏龙体,伤损坨目,龙王也会降灾于石匠或与石头有接触行为的人。

  还有的地方以正月初一为“石头神”的生日。这一天,禁忌敲打石头;否则,会得罪“石头神”,“石头神”则会降灾难于匠人,使石匠不出成品,毁坏材料,甚至会长期卧病在床,不能痊愈。

  忌手持鞭子

  旧时,石匠凿得最多的属水磨。在水磨房理供奉老君、河神及财神,每年正月初二、三日都要点灯、烧香、上供,祈求神灵保平安,多磨粮。因为所供奉的老君骑的是青牛,所以石匠在刻凿水磨时,凡人是不能手持鞭子在一旁观看的;否则,会惊跑了老君的坐骑,水磨无法完工。

  忌凿石时说话

  有的地方在凿石时,任何人不准开口讲话,认为开口讲话容易出现伤亡事故,俗规谁开口讲话出了事故就谁负责。有的地方则不许大声说话。

  方言禁忌

  浙江青田忌“洗”字,因为“洗”与“死”谐音,故石匠连锅碗都不洗,一般用布揩净;忌“洞”字,进矿洞叫“进财”;忌“回家”一词,回家俗称“拔草鞋”。

  五彩石的传说

  关于五彩石和五彩翡翠,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神化传说: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天地间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灾难,天柱折断,大地开裂,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大洞,地面上洪水滔滔。

  女娲看到这般情景,立刻斩断了大龟的腿脚,竖立在大地四方,把天撑起,又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用芦苇灰堵住了滔天的洪水,同时炼出了五彩石补住了天洞。从此女娲成了创世女神,五彩石也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珍宝。为了纪念女娲,人们一直在寻找女娲补天时散落到地面的五彩石块,然而,这种石块太罕见、太珍贵、太难得了。

  因此,人们就把具有观赏价值和有纪念意义的石头拣回家收藏起来,称之为五彩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禁忌需要遵守。

  傈僳族、彝族下地种田时,忌将锄头等掘土农具扛在肩上,因其只有埋葬死人时才如此,故以为不祥。

  忌吹口哨

  毛南族人种田时忌讳吹口哨,因为口哨声与说话声相比属于怪异之声,故以为口哨声能引来恶鬼作祟,致使农作物歉收。毛南族种田时还忌讳谈论鸟兽。以为此时谈论鸟兽,会导致鸟兽糟蹋、危害庄稼,使庄稼减产。

  忌在稻子、谷子扬花时在旁边洗衣、剥麻

  傈僳族、彝族,在稻子、谷子扬花时,禁在其旁洗衣、剥麻。如有犯,则会使其花受惊而导致减产。

  忌抬水淋秧

  水族在天旱时禁忌抬水淋秧,否则认为是违反天意,庄稼长不好。

  稻桶禁忌

  在浙江西南广大乡村,收谷时,忌女人坐稻桶歇力,说是亵渎五谷神,来年要歉收。忌用镰刀敲稻桶,说是惊动五谷神,罚你收谷时割破手指。

  田间喝生水禁忌

  浙江一些地区,在田间劳动喝生水时,忌立即入口,要先吐一口唾沫在水中,见唾沫未化散的,表示鬼未投过毒,此水可以喝;如唾沫在水中化散开,说明鬼已在水中放了毒,喝了会肚疼、生病。

  潮州一带在“打秧”甩秧时,忌甩在种田人身上,如果被甩中,俗称“中秧”,即为遭殃。解忌的办法是,中秧者不开口,打秧者高喊讨彩话,同田十活的人也跟着说些吉利话:在插秧中也有许多俗规。嘉兴一带在插秧时,人与人之间禁忌随便传递秧把,俗谓这样做会使两个人成为冤家,必须把秧丢在水田中再拣起。

  民间在农业上的禁忌不仅数量多,而且有其特色。旧时,农业生产力低下,主要是“靠天吃饭”,顺从自然,一方面要不误农时;另一方面要定期祭祀,以求助神灵的护佑。祭祀期间,不得从事农事活动,否则,神灵以为祭祀者不专心和少虔诚。“禁日”的时间,各地不一,且有长有短。

  忌节日期间耕作

  汉族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为“过年”时间,忌耕作,以为耕作冲犯神灵,一年百事不顺。汉族及一些以农耕为主的民族,都敬奉雷神,有闻雷辍耕的习俗。每年以第一次响雷为信息标志,确定春耕春种的起始时间。忌雷主要是针对每年头次雷声而言。忌雷期间,不能犁田、耕地、播种,如果违犯,以为雨水不宜,庄稼歉收。瑶族人就于每年正月初十和二十日“禁风”。在这两天不许下地锄耕,以为这样就可以在一年内免受风灾。土家族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忌下田。逢“五”而耕作谓之破五,破则不吉,是以为忌。

  傣族冬至日忌劳动,否则,以为牛马会死掉畲族、白族等忌在春分、清明、大暑、小暑、立秋等时日下田耕作,据说是恐挖着地脉龙神,庄稼长不好。白族、畲族、彝族等还忌二月初八、三月三、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分龙日(夏至前后)期间下地劳动。据说这期间下地会挖着龙神,切断水路,庄稼长不好,或者会遭受虫灾,所以要禁忌下田;畲族又忌七月七日下田抬水,说是此日下田抬水会招惹水鬼,使稻田坏掉。

  忌耕日杀生

  藏历四月十五日和六月四日是门巴族忌耕日。这天,戒杀生,禁下地耕作,以为有犯则冲犯天神,招致冰雹等灾异。贵州布依族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和每月的初四、十四日不许耕种。湘西苗族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忌挑粪,逢“戊日”不动土、不下田。裕固族以为六月和腊月动土不吉。

  忌日不耕作

  黎族人家有人去世,其亲属在j年内逢忌日均不得下田耕作,忌日即死者去世之日。黎族以十二属相计日月,因此每十二天即有一个忌日。这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随着迷信观念的逐步破除,现已基本革除。

  彝族、羌族、苗族及湖南、贵州部分地区的汉族都广为流行“戊日忌动土”的习俗戊为天十的第五位,古代以天干(甲、乙、丙……)地支(子、丑、寅……)循环相配,表示年月的次序。干支再与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则可推算出戊属土。每月有三个戊日,四月十六、十月十八两日为“大戊日”,全年大小戊日共三十八天,均不事耕作。汉族在立春后禁五戊,禁戊前一天,各村鸣锣通知戊日不准动土。俗谓这日动土会触怒土神,使农作物遭灾。苗族传说,戊日是该族历史_:大迁徙中不幸的一天,故视为忌日。

  汉代代田耕作

  耕种公元前1世纪初期,在赵过的提倡下,一种称为“代田”的耕种方式受到了汉王朝关注。班固在《汉书》中概述了这一农耕方式。

  采用代田法,一亩农田要被划分为若干条圳,沟中犁起的土壤则被堆在一旁形成一尺高的垒种子播种在圳中,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将垄上的土推人圳内苗根上。最终,垄上的土全部被推同沟内。次年,则在原来观之间的土地上开挖新的圳。赵过还改进r农具来适应这一新耕种方式的需要,并在政府公田上进行了实验。结果其产量要远远高于不做圳的农田。

  旧时,商业界流行一套大体相同的禁忌语,称作“八大块”或“十八块”。这些词语说出口,一定要按规矩改成其他说词,否则会带来厄运,并受到同行人的惩罚。如:凡店铺门市都总称朝阳,书店为册子朝阳,扇店为半月朝阳,线店为方皮朝阳,砖瓦店为火上朝阳,典当为兴朝阳,染坊店为浸润朝阳,衣店为皮子朝阳,布店为稀朝阳,蜡烛店为红耀朝阳,鞋店为踢土朝阳,肉店为流官朝阳,面店为千条朝阳,米店为碾朝阳等等,可见分行有巨细并且应有尽有。

  旧时,除各行有各自的行禁忌语之外,至清末民初又形成若干商人通用切口。例如:主人为点王,账房为龙头,店东的儿子为小开,经理为阿大,协理为阿二,伙计为猢狲,学徒为i壶,交易的中问介绍人为掮客,好买主为糯米户头,坏买主为馊饭户头,账房作弊为桂龙,店中杂役为出店,店员倚柜台而立为石狮子,学徒遭辞退义经调停留用为还场,账外作弊为飞过海,店员优惠熟人亲友为卖小蛇,不收钱支货为丢飞包,洋行买办为康白大,洋行收账者为式老夫,店主为伙计加薪为串头,店主不满伙计欲辞之为待帮,硬索回扣为除帽子,盘账为点元宝,以恶劣的物品卖高价为卖野人头,等等。使用当行禁忌语,成为一种颇具民族民间文化特征的商业习俗。

  忌直呼财神名讳

  商人多敬财神,所以首先忌讳亵渎神灵,不能直呼财神名讳。如:管利市财神叫关羽,管增福财神叫比十等均属犯忌。商人必须尊重本行业的祖师爷,不得直呼其名讳。

  忌不用敬辞

  店铺招幌、标记就是“招财进宝”的表示,在商人心曰中最为神圣二每天挂幌子,一定要说“请幌子”,忌讳说“挂”,忌讳挂不结实而坠地。旧京香蜡铺卖财神像,还有其他神像,忌讳说卖,必须说“送”,孕i则便视为对神不敬,营业必赔无疑。

  忌说整数

  四川两部的农村集市交易巾,在商量买卖猪或牛的价格时,人们一般忌说整数,认为整数有尽头的含义,这样不利,买回去的牲畜难以饲养。

  忌不要回绳索

  在四川的一些地方,卖猪时经常用绳捆缚牵出,但出卖时,卖主一定会要回绳索,认为连绳子一起出卖,如同连运气一同流走,以后养猪不顺心。

  店铺开张营业,俗称“开市”。营业前,举办开业典礼。被邀者带贺幛、贺镜等前来贺喜。门面书写“生意兴隆”、“开市大吉”等内容的楹联。典礼开始,鸣放爆竹,互致祝贺:礼毕,店家设宴款待宾朋。

  忌开张客人为女性

  旧时,店铺开张、重开张第一天,通常都忌讳第一位顾客是妇女,因为在过去人们认为女子不如男子的财运“旺”。如果第一个进店的顾客是女人的话,肯定会阻碍这个店铺的财运,不但赚不到钱,反而会让这个店亏到关门。如果第一位是女人,特别是孕妇、毛女(小女孩),则更认为倒霉。人走后,必用燃草绕而熏之,熏罢扔于店外,以做破解。

  如果第一个顾客是男人的话,店家就会高高兴兴,因为男人不爱讨价还价,特别在旧时,讨价还价的男人会被别人鄙视。男人进店通常拿起东西付完钱就走,这样店家不仅卖出了东西还招来了财神。如果店铺刚一开张就来了赴京赶考的举子的话,商家甚至要加倍欢迎了。

  因为这些文人通常会被人们称为“文曲星”下凡。这些福星在店铺开张的第一天就来到店里,肯定会让店铺福星高照、财源茂盛的。

  忌第一位客人不成交

  店主最忌第一位光临店里的顾客未成交,特别是忌讳顾客对某个商品讨价还价很长时间后未能成交。所以,为避免带来一天的坏运,店主总是尽量在第一笔交易的价格上作出让步,以利于成交。相反,如果第一笔生意不仅没费多少口舌,而且价格也甚让店主满意,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它预示着一天的财运旺盛。

  忌讳弯腰拾起地上掉的零碎钞票

  在河南邓州及其周围各县,扫店堂之人若看见地上掉有零碎钞票,忌讳弯腰拾起放在桌上,要随垃圾倒出,以示店家钱财丰茂。

  忌客人上午退换商品

  在河南桐柏、唐河的坐商中,禁忌客户上午退换商品。一是上午客户多买卖忙,二是在众人面前退换商品显示出商品质量次,影响不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为主,素有轻商的观念。据《清稗类钞》中记载:“《会典》开载,凡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着绢、布。如农民之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着绸纱。此可见吾国之贱农商,而商尤轻于农也。”民间有“农不与商斗”、“无商不奸”的说法。按旧礼风俗,民间很看不起商人斤斤计较的职业习性。商界处处弥漫着风险,所以各地民间商界就形成了一些旨在避凶趋吉的禁忌习俗。

  商业交易方法以行商和坐商为主。行商,俗称“行贩”,也叫“游动行贩”。商人以坐商居多,尤以店铺商为最,多以行业聚集。这两种经商都有禁忌。

  行商的避邪禁忌

  因为行商种类繁杂,禁忌也就有很大差异性。旧时,对于那些挑担出门经商的人,忌初三、十四、二十三等“月忌日”出行、出门忌见乌鸦,更忌遇见尼姑、和尚。行商的扁担忌别人从上面跨过,尤忌女人跨过有的地方遇见赶马出做生意的人,忌说涉及豺、狼、虎、豹等字句,否则外出不吉商人赶街忌讳说一些不吉利的话,不能踩别人的脚后跟。否则,总落人后,晦气,赚不到钱

  坐商避邪禁忌

  忌第一个客人不交易

  店主忌早上第一个客人不成交而去,恐带来一天的经营倒运。

  忌对财神和菩萨不恭

  在店堂忌伸懒腰,打呵欠,坐门槛,敲击帐桌,手把门框,背脊朝外,玩弄算盘和反搁算盘等等,俗以为这些举动皆是对财神和菩萨不恭的表现,对经商不利。

  忌往外清扫

  清扫店堂时,忌往外扫,须往里扫,意即扫进余银财宝。

  忌直言“卖猪头”

  卖猪头要说卖“利市”。

  卖药忌嗅

  卖药忌嗅,以为嗅过的药失效,递给买主时应说“送补药”。药店的经营者,送客时忌讳说“再来坐”、“欢迎再来”之类的话,否则,顾客以为是在诅咒人家“再得病”就事与愿违了。

  卖酒的忌摇晃酒瓶

  卖酒的忌摇晃酒瓶,否则,说酒喝下要头晕。酒馆店,娘舅在席上忌毛蟹(河蟹)上桌,因宁波等地贬称娘舅为毛蟹。

  忌“关门座”

  在江苏南京的茶社饭铺,三人一桌,如空一位不坐,谓之“关门座”,为铺主最忌。

  忌讳读书

  店主或者店员在店铺里也忌讳读书,因为“书”与“输”同音,如果有人在店里看书恐怕做生意赔了、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人都说一心不可二用,如果店员或者店主在店里边看书的话,难免会因为看书而忽视了顾客,所以也不利于店铺经营。

  为商业“取名”必须要注意一些忌讳。

  商业起名忌用多音字

  起名使用多音字,就像使用冷僻字一样会给人们的呼叫带来很大的不便,寓意本身就不够明朗。以多音字起名,名字有两个或更多的发音时就更容易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例如:乐海餐馆,其中的“乐”有两个读音,一读LE,一读YUE,使人不知读什么音更好。如下面这些字都有两读:行(XNG、HANG)、省(SHENG、XNG)、重(CHONG、ZHONG)、茜(QAN、X)朝(CHAO、ZHAO)等。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起名绝对不能用多音字。但至少要保证别人能够确定其读音,不至于读错。

  商业起名忌用偏字

  商标名称是供消费者呼喊、叫唤的,本应考虑到用字的大众化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商标在起名用字上也存在一些十分严重的问题。某大豆蛋白粉厂则为自己的大豆蛋白粉、速溶豆乳品等类产品商标起名为“罡凤”。这样的商标不要说一般的农民、市民不认识,恐怕连大学里的老师也未必人人认识。而且不明确,牛头不对马嘴。我们很难设想这样的商标能够成为名牌商标,也很难设想这种商标的商品能够在市场上畅销,

  有些人之所以使用冷僻字起名,是以为翻箱倒柜拿出在堆书籍典故,选用那些偏僻的字眼,可以来吸引读者眼球。殊不知,弄巧反拙,实际情况则恰好相反。

  好的名字正像好的文章一样,是在平淡中见神奇。而不是靠以冷僻字、多笔画字和异体字。“四通”、“方正”、“金利来”、“康师傅”这些悦耳动听的名字,哪一个不是常用字

  忌用不吉字

  对于商品来说,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则意味着它将失去大量的生意。据说在香港曾爆发过一场“白兰地”(法国)和“威士忌”(英国)的销售大战。结果“白兰地”售出四百余万瓶,“威士忌”却只售出十万瓶,只相当于“白兰地”的一个零头。论质量和知名度,“威士忌”都不比“白兰地”差,那为何“威士忌”一败涂地呢经调查分析,问题出在“威士忌”这个中文译名上。“威士忌”,连威武的人士都忌怕,谁还愿买而再看看“白兰地”,一个多么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喜爱的名字。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购买物品时,其实不是单纯地在购物,还在购买一个看不见的东西,这就是吉利。这就是人们向往美好的心态,谁也无法否认和改变。

  忌语意隐晦

  寓意隐晦就是语音过于深奥,别人看不懂。就像选用冷僻字一样,意思虽好,没有人懂,寓意再好也没有意义。

  企业、商标名称具有标明企业性质、暗示产品功能等作用,要求有较强的可读性。浙江省兰溪市有家起名馆,他们先给自己起了寓意颇深的名字“叱石成羊”起名馆。可是牌子挂出后,别人都不懂,店主连忙在店名招牌旁又补上了“兰溪市企业文化服务社”的牌子以作补充。何谓“叱石成羊”呢据古书《神仙传》记载:古时传说黄初平(黄大仙未成仙时的俗名)牧羊遇道士引至金华山石室中。其兄初起寻之,但见有白石块。初平叱之,石皆成羊,j一个面对公众服务的小店,其名字居然蕴含这么玄妙的典故,难怪人们都看不懂。同是起名馆,“酿名庐”和“正名斋”就通俗而令人回味,店名本身就是一则极好的广告。

  忌雷同近似

  嫉妒别人、冒充、混骗好像是某部分人的通病。比如你起了三个字品牌,我就设法两个字与你一样,好混淆消费者,这叫“借光”。你叫“波蜜”,我叫“X蜜”。你是“怡康”,我就ⅡL“X康”,你是“七星”,那我就变成“X星”等。

  总之,在商业起名时,要瞻前顾后,结合其他方面,才能起得一个响亮的名字,一飞冲天。

  狗生性忠厚,忠于职守,忠于主人。主人家再穷再潦倒,狗也不舍弃而去。故而狗成为狩猎、畜牧、守户的主要参与者。它曾被一些民族奉为祖先。因此,关于狗的禁忌也就多了起来。

  忌狗在墙上打洞

  狗在墙上打洞,则表示将有凶事,不是地震之类造成屋塌人亡的灾难,就是主人将有被杀死的祸事,切须加以提防

  忌狗咬青草

  狗咬青草,表示将发洪水,须早备舟楫,觅取生路于洪波间。

  忌讳狗先从腿上和先从头上褪毛

  每年狗都有褪毛的现象。俗以为先从腿上和先从头上褪都是不吉利的。俗谓“狗褪毛,先净腿,发大水;先褪腰,油饼火烧吃一遭;先褪腚,主人幸;先褪头,主人愁”。有的地方以为先褪腰也不好,俗语说:“狗落腰,家家憔;狗落肚,家家富;狗落头,家家愁”。从这两条俗语看,狗先褪肚毛为大吉,先从头上及腿上褪毛则被民间视为异常现象。

  忌狗作揖

  狗如作揖,则必有横祸降临,因为狗通灵性,见到人家有横祸,故向神灵乞求保佑。

  忌狗上房

  狗与人类有着亲缘关系,所以对狗的异常反应,人们以为这是狗来预告灾难。狗上房是暗示盗贼即将光临。因为狗生性机警,有生人至必定吠叫,有时甚至能觉察盗贼将至的气氛,素有养狗护院之说,所以在人们看来,狗跳上屋必定是察觉到了某种不祥的兆头。

  忌狗丢失

  有些地方以狗失主人家作为家道隆衰的吉凶之兆,狗至为凶。狗去处,则主家境贫穷衰落。

  忌狗在货物上小便

  狗在货物上小便,主物价贵,须有所积贮,以备不测。

  忌狗哭

  狗夜间凄厉长嚎谓之狗哭,因此声音与平时相异,又发于深夜,人们遂以为狗看见恶鬼或是预知凶兆所致,于是当成死人、火灾、盗窃、吵架等祸事将临的预兆。安徽一带则说狗哭为兆示水灾;浙江一带又说是兆示火灾;浙江余姚、湖南一带以为狗哭兆示将有死丧事发生;还有一些地方当作是争讼的前兆。

  忌吃狗肉

  拉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苗族等都忌食狗肉,否则以为不吉。这些民族不食狗肉的禁忌本身带有神圣性。

  黄鼠狼的学名叫黄鼬,民间称黄鼠狼为“黄先生”,有的叫“黄爷爷”,还有的叫“黄大仙”。属于鼬科动物,主要生长在华北地区。它的身体大约有一尺长,样子有点儿类似松鼠,一身深黄色的皮毛,一条长长的尾巴,小小的脑袋长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显出它机灵狡猾的样子。

  黄鼠狼在人们心目中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在民间,很多地区把它视为仙家来供奉。黄仙,也就是黄鼠狼成精,东北把黄鼠狼叫作黄皮子,很邪的一种,众人都谈“黄”色变。有人说,黄鼠狼会拜月亮,时间长了就会得“道”成“仙”。

  民间认为黄鼠狼冒犯不得,要是伤害了它,肯定会遭报应的∥E最主要的报复方式就是灵魂附在人的身上。据说在华北农村经常会发生黄鼠狼报复人的事。黄仙喜欢欺负患病的人,生病的人意志力比较弱,黄仙能控制病人的言行。尤其是一些身体不好的妇女,据说只要被它盯上了,就会变得神经混乱,喜怒无常,时笑时唱。

  很多地方的人们对黄鼠狼更迷信,以致不敢叫它黄鼠狼,而称它为“老邻居”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大森林里,有一只阴险、狡猾的黄鼠狼.他和狐狸、大灰狼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所以名声很不好。大家都提高了警惕,这i个坏家伙无机可乘,整天饿得咕咕叫。黄鼠狼饿得实在不行了,就下地去捉田鼠。它想:这样的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眼看就要过年了,可自己一点过年的东西都没有准备。不行!我得想办法弄两只鸡过年,要不,我这年过得太惨了点j大年三十那天,黄鼠狼跑到集市上偷了一袋米,然后又跑到鸡大嫂家,可是门反锁着,它根本进不去。

  黄鼠狼亲切地对鸡大嫂说:“鸡大妈,过年了,您都准备什么好吃的了”

  鸡大嫂没好气说:“该准备啥就准备啥,与你没关系。”

  黄鼠狼又假惺惺地说:“对不起,以前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做偷鸡摸狗的事情,你看我给您送来了米。”

  鸡大嫂半信半疑地问:“真的吗”

  鸡大嫂的话音刚落,黄鼠狼赶紧说:“真的,真的,不骗您。”

  鸡大嫂还是不信,黄鼠狼抓了一把米,扔进鸡舍,小鸡们全都同了上去。

  鸡大嫂就信了,结果门刚打开,黄鼠狼就扑过来把鸡舍里的鸡全咬死了。临走时,黄鼠狼得意地说:“想让我给你们拜年,下辈子再说!”

  这个故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森林,后来传到人类那里,有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条歇后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蛇,俗称长虫,是颇具神秘意义的。人们常对它的来去无踪、脱皮蜕变、水陆两栖、无足无翼而能蹿突腾越感到惊讶和恐惧。民间对蛇有许多禁忌,这是出于对蛇的一种敬畏心理。

  忌见蛇蜕皮和蛇出洞

  人们觉得家蛇出洞为凶兆,会有家主死亡或其他意外祸端出现,更忌家主看见;家中其他人(包括小孩)见蛇,不可告诉家主,应守口如瓶。犯忌之后,有逢凶化吉、避除晦气之法:在江西清江则将其送到远处,并点三支香替它“送行”。在江苏、浙江及安徽一带是点燃香烛,用豆腐、鱼肉、米、酒及茶叶等食物来祭供。

  忌呼蛇名

  蛇为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汉民族的主要图腾。该地区民间至今仍敬事家蛇(生活于住宅内的一种无毒蛇),流行忌呼蛇名的习俗。蛇在江苏宜兴叫“蛮家”、“苍龙”,在江西清江称“祖宗蛇”;在浙江杭嘉湖称“大仙”、“天龙”;湖南常德一带称“老溜”;在安徽当地称“家龙”。这些皆为“尊称”,显然是图腾崇拜的遗留。

  忌见蛇相缠

  所谓蛇相缠即蛇交尾。相传人如果见了,必遭大祸。每遇到此情况时赶快将自己外面的一条长裤脱下,罩于自己的头上或蛇缠处即可。另外,见者用石头或木棍将两条蛇打死,也可消灾。也有不打而用语言化解的,土家族化解词日:‘是龙的升天,是蛇的钻草,是人的发财。”“祝你成仙上天庭,祝你绞绳穿铜钱。”

  忌讳见到“两头蛇”

  古代忌讳见到“两头蛇”,据说见到后,人就会死亡。《酉阳杂俎》说:“见蛇交,三年死。”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禁止把蛇交配的情况告诉别人,因为有看到蛇交尾必兆凶祸的说法。

  忌打杀家蛇

  有的地方俗称“打蛇勿死蛇讨命”,意思就是说蛇是爱复仇的动物,如果你不把蛇打死,蛇以后会找你报仇。有的地方说“打蛇埋蛇,当作朝华”,意为见到被打死的蛇,应该埋起来,这样仿佛拜了华庙里的菩萨。

  忌见跌蛇

  宜兴人认为在檐、梁上发现蛇为凶,有“男怕跌蛇,女怕跌鼠”之说。浙江人也忌见蛇跌落在地。

  另外,养蚕时,蛇入蚕宅,忌惊呼;尤忌扑打,以为其乃福佑蚕事之“青龙”降临,故叩拜斋供,请其自去。

  老鼠也是一种“家居”动物。对老鼠的禁忌,则是出自畏惧感。

  忌老鼠咬坏东西

  古时候就有老鼠咬坏东西主祸事降临的俗信。《三国志·邓哀王传》中记载r这样一个故事:曹操的马鞍被老鼠咬了,负责仓库的人很害怕。曹冲想了一个办法替这个人解闲。他用刀子把自己的衣服穿了个洞,像被老鼠咬过的一样j于是假装很悲哀,曹操问他为什么他说,听人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是不吉利的。

  民间认为,老鼠居于地穴中,夜间活动,能与鬼神相交通,可预知人事吉凶祸福。老鼠咬了曹操的马鞍而可能遭厄运,曹冲用刀子把自己的衣服穿了个洞,像是鼠咬的,以代替曹操承受惩罚。

  忌老鼠夹尾而舞,以尾画地

  据《汉书》说,老鼠夹尾而舞,以尾画地,是在预告着人们不祥的事情。

  忌老鼠踩空

  老鼠是不劳而获的动物,靠偷吃人类的东西过活。老鼠出外寻食时,或失足跌落,见之以为不吉,不是生疾病,便有其他祸灾,必设法禳解。禳解的方法是,须见者亲往乡间,沿户乞讨白米,谓之“百家米”,回家以之煮饭,食之便可祛除灾难。

  忌老鼠数钱

  老鼠在深夜时,吱吱作响声,好像数钱。迷信妇女以为听到此声,家中将有祸事,因之日夜担忧,恐大祸降临,必俟数日后,不见灾祸,才能放心。

  忌见到白鼠

  老鼠一般是灰色的,如见到白鼠,因其反常,俗以为是凶兆,主失火或遭其他不测。

  耗子说法来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战争频繁,统治者变本加厉搜刮百姓,他们给苛捐杂税立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名目。据《旧五代史·食货志》记载,赋税除正项之外,还有许多附加税,如农家吃盐要上盐税,酿酒要交酗税,养蚕要上蚕税。不仅如此,附加税之外还有附加,名为“雀鼠耗”。官府规定:每缴粮食一石,加损耗两斗。连丝、棉、绸、线、麻、皮这些雀鼠根本不吃的东西,也要加“雀鼠耗”,每缴银十两加耗半两,到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到四斗,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但又不敢公开抱怨皇帝,便将一肚子怨气发泄到老鼠身上,咒骂老鼠是“耗子”。这一说法,便流传至今。

  猫头鹰俗称为“猫兔子”、“秃雕”、“夜猫子”,还有的地方叫“秃甓”、“鹞鹌”、“鸺曲”。又因为猫头鹰生活栖息在荒丘丛棘和坟墓之间,夜间出没,古人认为它可与阴间相往来,与鬼祟无异,故义被称为“恶声之鸟”。传说这种动物长大后便把母亲吃掉,又叫“不孝鸟”。

  不论怎样称呼,它的其貌不扬和声音难听,却是令人生厌的:眼睛滚圆,发着幽绿的光。眼的plJ周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的“面盘”,喙和爪都弯曲呈钩状,十分锐利;两眼不像其他鸟那样生于头部两侧,而是位于正前方,其叫声尖利凄厉,令人毛骨悚然。因此人们就忌讳看见它,忌讳听见它的叫声。民间谚语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所以人们最忌猫头鹰进宅,尤忌听到它的夜鸣《汉书·霍光传》云:“枭数鸥殿前树上,大怪一之。”《宋史·刘熙古传》也记载,有一个人门前槐树上落了一只猫头鹰,他让刘熙古将其射死,结果两年之后这个人就死了。虽然这些多是史家的附会之词,但也足以说明古人对猫头鹰的忌讳。

  西双版纳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景洪部落首领的老婆是个很漂亮的公主,天神羡其美貌,想要占为己有,就派使臣下凡,变成一只猫头鹰,每夜叫唤来勾公主的魂。”鄂温克、黎族、彝族等地皆以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不吉之音,“猫头鹰一叫,必有祸事到”,必须祭祀鬼神才能免灾。湖南人觉得“猫头鹰夜鸣,村中必死人”;河北人听见猫头鹰的声音时,如果手中端着碗,就要把碗摔破,以祛除灾祸。

  猫头鹰的分类与分布

  猫头鹰曰下分3科:原鹗科、草鹗科和鸱鹗科。原鹨科已灭绝;草鹦科世界上只有10种,中国有3种;鸱鹗科世界上有126种,中国有24种,如雕鹗、鸺鹞、长耳鹗等。中国鹗形目的所有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国常见的种类有红角鸦、鸺端、雕鸦、长耳鹗、短耳鸦。

  (1)红角鹗是一种小型鹗类,比鸽子还小一些,上体褐色,有黑色和黄褐色斑;后头部有黄白色斑,下体淡褐色有暗褐纵纹,头上有两簇小型耳羽。

  (2)鸺鸱是我国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种小型鹗类,它的整个上体以棕褐色为主,密布有狭细的棕白色横斑;翅及尾羽黑褐色,在尾羽上有六条鲜明的白色横带,头部不具耳羽,这些特征使它很容易与红角鸨区别开来。

  (3)雕鹦是大型鹦类,体长约半米,体褐色,有黑斑纹,耳羽甚长,尾短、翼宽;下体有黑纵斑,胸部斑比腹部斑宽大,留居于东北、河北及山西等地。

  (4)长耳鹗上体黄褐色,有密集的黑褐色斑,下体淡色有黑褐色纵斑,耳羽长。栖于低山地带。

  平原森林中,白天很少活动,黄昏后飞出觅食,以小型兽类和昆虫、小鸟为食,分布于我同东北、西北、新疆等地。对农业有益。

  (5)短耳鹗与长耳鹗外形十分相似,但比长耳鹗色较淡,下体淡色有十字形黑褐色纹,耳羽较小。栖于平原、耕地、草原等地,昼间常可见于平原或沼泽地带,平时潜伏于草丛间,夜间觅食;以啮齿类为主,白天以昆虫为食二繁殖于我国北方,越冬时刻遍及全国对农业有益。

  《玉烛宝典》引《庄子》云:“斫鸡于户,悬苇灰于其上,插桃其旁,连灰其下,而鬼艮之。”《荆楚岁时记》也载:“(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鸡是报晨的,鸡呜是天亮的信号,所以,便把鸡呜和鬼怪的逃遁联系在一起,认为鬼怪是怕鸡的,鸡能避邪驱鬼。

  忌公鸡打鸣过早

  《开元占经》记载了这种俗念,“鸡夜半呜,流血滂沱”,犯之,必遭灭顶之灾。意思是说民间还俗信,公鸡打呜过早,也不是什么好事,夜间一更鸡鸣,必定会有火灾,二更鸡呜,须得防范窃贼。

  忌公鸡西鸣

  民间又有“公鸡西鸣,家有不宁”的谚语。西方为人们归天的方向,兆示着死亡、火灾等×J事,公鸡向着西方而呜叫,一定是感到了人所感觉不到的危险,所以西向而啼。

  忌母鸡打鸣

  虽然鸡鸣可以驱邪,而母鸡打呜便视为怪异,极为不祥。早在《尚书·牧誓》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大概意思是说雌鸡不能司晨,如果雌鸡在清晨打鸣,家里将会死人,落得冷寂萧条。今民间仍沿袭,以之为死人或失火之兆。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母鸡打鸣,就表明是家中阴盛阳衰,主家中妇女掌权、主家。连母鸡打架也被认为是要招阴天。可以断言,这种说法是中国古代普遍轻视妇女的观念的一种文化表征÷迅蠡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i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围。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围。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盂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工。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了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他害怕秦王反悔,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当时秦l司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分,鸡怎么可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怎么还没睡踏实就鸡叫了呢但也只得按照规定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就这样,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离开秦围,逃回了齐国。

  《中国民俗辞典》中说:“乌鸦颈项处有一圈白毛,余皆漆黑,与丧服相似,又喜食腐尸,故视为不祥之物,”乌鸦长相欠佳,身体笨重,羽毛乌黑;乌鸦的叫声令人厌恶,沉浊漫长,凄厉单调;乌鸦好食腐肉.自古以来就视乌鸦为不祥之物。《史记·周本纪》中讲了一个故事:武王率领八百诸侯渡过黄河讨伐殷纣王,突然从天上掉下一团火,转眼变成一只乌鸦落在周武王的大帐上。武王便对诸侯们说,上天的意思是现在还不能伐商纣,于是就收兵了。这显然是以乌鸦的到来为不祥的。

  其实,对乌鸦的禁忌主要在于它的叫声。《笑史·迂腐部》“忌讳条”云:“谢在杭云:‘余所见缙绅有恶鸦呜者,日课吏卒左右彀弓挟弹,如防敌然。”民间以为,早晨起来时听到老鸦叫,将会有口舌;乌鸦绕屋鸣,家中将有口角、南京人清晨听乌鸦叫,过去要默诵“乾元亨利贞”五字真言七遍,以祛不祥。浙江各地也忌门前乌鸦叫,主有凶事,有“乌鸦当头叫,不被打也被吊”的俗语。碰到乌鸦叫要禳解,对乌鸦吐口水,拧鼻涕,同时念“上有天,下有地,不怕乌鸦放个屁”等咒语。如果乌鸦在大年初一早晨叫,更是兆示新年万事不顺利。所以当人们遇到乌鸦叫,定要大骂“断你的命”之类的话,还要吐一口痰,以破凶兆。

  乌鸦兆丧的俗信来已久,南宋洪迈《容斋兰笔》就记道:“南人闻鹊噪则喜,闻乌声则唾而逐之,至于弦弩挟弹,击使远去。”

  人们本来就不爱看到乌鸦,假若乌鸦屎落在头上,就更加觉得是晦气事。若遇到了,人们通常要破口大骂几句,如“该死的乌鸦”、“破嘴乌鸦”等,并将其赶走。

  乌鸦被认为是凶鸟的来源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能听懂鸟语的人,名叫公冶长,贫而闲居,无以给食。某天有老鸦飞临他家,叫道:“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只大绵羊,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寻到山里,果得一只无主的大羊,食之有余。后失主追踪而至,竟诬公冶长偷羊,讼之鲁君,鲁君不信鸟语,遂将公冶长逮捕入狱(明田艺衡《留青日札·卷i一》)。公冶长因此蒙受不白之冤。人们为他呜抱不平,认为那只老鸦为公冶长招来了灾祸。从此,乌鸦就被视为招灾引祸的不祥之鸟。

  民间有“普乐关乎手足”的说法。俗语云:“男子手如绵,生来一世闲;男子手如爪,一辈子好不了。”这种俗信很可能来自对生活的直接观察。生活中,手若细软润泽,足若骨肉圆肥者,其人必逸乐。如果手指粗大枯梗,足骨瘦长干燥者,其人必辛苦。这种推测虽然没能揭示社会中人贫富不均的根本道理,却也含有一定的客观性。

  忌断掌纹

  断掌纹是指手掌上的纹路,从左到右有一条很深的沟,就像把手掌从中间切断一般。俗以为有这种手相的女子会克死丈夫,台湾有谚语云:“断掌查哺做相公,断掌查某守空房。”意思是说,有断掌纹的男人当大官,有断掌纹的女子死丈夫。

  忌手染红

  旧时,还有“红不染手,手不染红”的说法。红象征血液,是犯忌讳的,手上染了红色,总以为是凶兆,所以要禁忌。

  忌不刺“马扎”

  彝族女子喜好在两只手背和手肘上刺“梅花针”,彝族称为“马扎”,亦是文身一种,以示吉祥和美观。“马扎”是彝族妇女与其他民族妇女的区别标志之一。如果不刺马扎,是犯忌讳。彝族人认为如果女人不刺“马扎”,死后不能见菩萨。

  忌脚底发痒

  台湾民间对脚底发痒很忌讳。俗语有“土地公痒脚底”,意思是说,脚底发痒是土地公暗中在警告自己做事要慎重,可能会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在这种情形下,一般都中止正在从事的活动,以避防不测。

  脚形禁忌

  广西有俗谚云:“(脚胫)上五寸、下五寸,三i年不死扶拐棍。”河南有俗谚云:“二拇脚趾长,不养娘。”南方也有“二趾长过分(拇趾),晤(不)死一世穷”的谚语。

  忌天足

  旧时,兴裹小脚的年代里,妇女忌天足。以将天足缠裹成人为残疾形状的“三寸小金莲”为美德的象征。不裹足则为世所不容。此种陋俗民国后始渐革除,现已无存。

  忌拔一脚毛

  俗语云:“一支脚毛,管三个鬼。”这种说法的起因,可能与男子夜间行路、干活有关。因为怕夜晚鬼祟祸害,幻想脚上有神力附着,它就隐在脚毛之中。为了显示雄壮和弹压鬼魅,所以禁忌拔一脚毛。脚毛不拔,胆就不怯。拔下脚毛,就心中发怵。这也是民问常用恪守禁忌来保持和增强自身魔力的一种说法。

  忌用脚踢羊

  脚是神圣的,又是不洁的。塔吉克族最忌用脚踢羊,最忌用脚踏食盐或其他食物一这两种禁忌都是为了防止脚的接触带来的危险。

  忌正月洗脚

  河南修武县有“正月洗脚脚头空”的说法,以为已婚夫妇正月哩洗脚不.专利男的洗脚死媳妇,女的洗脚死丈夫。

  伸手看对方健康

  伸手看对方健康,属于中医范畴,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手诊。至于通过手能够看fiJ性格、为人处世等,就缺乏科学根据了,不过是一些民俗说法罢了。

  (1)拇食指低于30度角的。不很舍得给你握手,这种人比较胆小、怕事、保守,不喜欢改变自己。身体素质比较差一点的。

  (2)拇食指角度在45度。这种人比较灵活,爱好自,比较独立。

  (3)拇食指角度在90度j这种人比较大方,开朗,仗义,独立性很强,很喜欢自己做事,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容易自我主义,往往大意、浪费。这种人肝火比较旺盛。

  人靠衣装,美靠靓装,得体的打扮会让自己一下子升级为美女级的人物。对于宽肩膀的女生而言,在穿衣服上有哪些问题要注意呢

  (1)-字领

  窄口的一字领很有特色,本来肩宽或者骨骼大的女生穿起来会把肩膀衬得更宽大,还是不要尝试,一字领比较适合身材苗条的女生穿。

  (2)花哨的肩部设计

  有时候在肩部的花朵装饰更加充满女性妩媚气息,但是对于肩部本来就宽的女生来说,在肩部过多的装饰反而是将自己的缺点强化暴露出来,因为花哨的装饰会让人特别注意你的肩部。

  (3)-字露肩

  露肩装也许很性感很时尚,但是不是每个女生都可以驾驭得了的,没有骨感美的女生还是不要尝试好,宽肩的女生会将一字露肩撑得过开,反而没有小露香肩的矜持感。

  (4)单横条纹

  横条纹在视觉上有拉长的效果,如果在肩部都是单一的横条纹的话,那么肩膀在视觉上会变得更宽,宽肩女生们绝对不能尝试,若想过一下条纹的瘾,也一定要避开肩部有横条纹的。

  (5)公主泡泡袖

  泡泡袖固然甜美可爱,但是并不是每个女生都合适,自然蓬松的高贵公主袖会让宽肩女生的骨骼看起来更强壮,宽肩女生们在挑选T恤和连衣裙的时候一定要切忌!

  (6)垫肩

  垫肩的效果是让人看起来更加硬朗,还有修饰塌肩的作用,可是宽肩女生不需要,因为宽肩女生肩部本来已经够宽大硬朗了,并不需要垫肩,女生选择西装外套的时候要注意这点

  (7)飞袖

  连接肩部的飞袖十分俏皮可爱,可是同样不适合宽肩女生们,与肩部形成一字线的飞袖会让你肩膀看起来更宽。

  (8)宽方领

  虽然宽方领可以露出性感锁骨,但是于其规则的方形可能让宽肩看起来更加宽厚,同样不合适宽肩女生。如果宽肩女生想要露锁骨的性感,可以尝试V领或者大圆领。

  肩宽的女生一定要注意这些禁区不要靠近,根据自己的身材穿着,一定会打造出美丽性感的你来!

  民以食为天,吃饭喝水必以口,所以民间有许多关于口的禁忌,

  忌唇上的肉颤抖跳动

  鄂温克族人认为唇上的肉颤抖跳动,是将有口舌,要与人吵架的征兆,因而是犯忌讳的

  忌女人嘴大

  汉族有“男人嘴大吃八方,女人嘴大吃菜糠”的俗谚,意思是说,男人嘴大有福,女人嘴大无福。还有“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吃钱粮”的,也是忌讳女人嘴大的,是指嘴大难养的意思这是旧时对女性的一种鄙视和侮辱。

  忌嘴小

  民间忌讳男子口小,有“口小而圆,衣食难全”的说法,大概是针对男人嘴大吃八方而言的。

  忌嘴角有纹

  在很多地区,最忌讳嘴角有纹路入口,这叫“锁口纹”。长有这种锁口纹的会被饿死!俗语有“锁口纹,饿死人”。在《论衡·骨相篇》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都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西汉人周亚夫是汉高祖时大将绛侯周勃的儿子。在他未封侯时,有一个姓许的妇女曾经为他相命,说:“您三年后要封侯拜相,权倾朝野,除了帝王,再没有人能和你比。不过再过九年,你要被饿死的二”周哑夫听了小以为然,笑道:“我哥哥已经承继了侯爵。父死长子理应替代他,怎么也不会轮到我封侯。假如我会封侯拜相,一定很富贵了,怎么又会饿死呢你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呢”许妇就指着他的口,说:“你脸上有通往嘴角的横纹,这就是主饿死的命相。”后来,许妇说的果真郜一一应验了。

  这个传说虽然并非可信,但说明民间确有关于嘴角有纹路人口主被饿死的俗信存在。

  唇色禁忌

  关于唇色也有一些讳忌。正所谓“唇红者主贵,唇白者身寒,唇暗者自卑,唇黑者主危。”

  牙齿禁忌

  俗以为牙忌外露唇外,忌牙色发黄发黑。不该掉牙的时候掉牙不吉利,主丧亲族。基诺族过去认为不染齿是犯忌讳的.基诺族过去有用梨木烟脂染齿的习俗。其办法是将燃烧后的梨木放在竹筒内,上面盖着铁锅片,待铁片上的胭脂成发光的黑漆状时,即手持铁锅片以胭脂染齿。染齿也是一种互相爱慕和尊敬的表示。青年男女在一起相聚时,姑娘常把铁片端到自己爱慕的青年面前请其染齿。此俗是基诺族的古老传统,据说不习此俗者死后将不受祖先鬼魂的欢迎。

  俗以为耳朵也是有灵性的。因此有很多禁忌。

  耳鸣禁忌

  《台湾风俗志》中记有台湾人关于耳鸣的信仰,书中写道,耳呜时,相信会发生下列事情:“子时,左:朋友在思念;右:会失财。丑时,左:有口舌;右:有诉讼。寅时,左:会失财;右:心急。卯时,左:有坎坷;右:有客人。辰时,左:有远行;右:有客人。巳时,左:有凶事;右:大吉。午时,左:有远信;右:会生病。未时,左:有酒食;右:有远客。申时,左:有行人;右:有喜事。酉时,左:会失财;右:大吉二戌时,左:有酒食;右:有客人,亥时,左:大吉;右:有酒食。”其中“失财”、“口舌”、“诉讼”、“坎坷”、“凶事”、“生病”等都是要讳忌的。鄂温克族男人右耳鸣,女人左耳呜都是好兆头;男人左耳呜,女人右耳鸣都很忌讳,以为将要听到坏消息。有时耳鸣时他们还通过询问别人来进行占验。假如对方猜对了,便认为这是有人在想念自己,并祝福自己交好运;假如对方没有说对自己耳呜的是哪一只耳朵,就认为是有人在咒骂自己或说自己的坏话。

  耳垢的禁忌

  汉族有关于耳垢(耳屎)的禁忌。以为自己的耳垢(俗以称作“耳聋”)不可乱扔,让别人脚踏了对自己身体不利一如果自己吞食了自己的耳垢则会变成哑巴或聋子。总之,耳垢虽然离开了自我,仍然能对自我有魔法影响,所以要避忌。

  忌耳朵发烧

  台湾民间忌讳巳时、戌时、亥时耳朵发烧。认为巳时左耳发烧会失财,右耳发烧事不明;戌时左耳发烧有争讼,右耳发烧有口舌;亥时左耳发烧闹是非,右耳发烧有争讼而在其他时刻里耳朵发烧无妨害,有的还兆示喜庆吉祥。汉族也有耳朵(一说耳根)发热的忌讳。认为耳朵发热、发烧,通常以为是有人背地里在咒骂自己,往往用手搓耳朵来破解。

  不良习惯对耳朵的影响

  (1)捏紧双鼻用力猛擤。不正确擤鼻有可能把鼻涕擤到中耳里去。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分次运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

  (2)挖耳。俗话说:“耳不挖不聋”,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其可能造成耳道壁的损伤,严重的会伤及中耳和内耳,致使耳聋。

  (3)异物塞入耳道。家长应教育儿童勿将诸如豆类、珠子和果核等塞入耳道。遇到蚊虫之类的小虫飞入或爬入耳朵里,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应用酒或油滴入耳内将小虫迅速淹毙或杀死后再取出。

  (4)饮食不合理,吸烟饮酒,过度焦虑劳累,心情不好,不参加体育锻炼,不积极防治心Ⅱn管疾病,会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5)跳水姿势不正确,导致气压变化,引起鼓膜穿孔,婴幼儿喝奶时,其头位过低,或在其哭闹时喂奶。分泌物和奶液容易经咽鼓管进人中耳导致感染。

  (6)常在噪声环境中,且不带防声耳塞或耳罩,易患噪声性耳聋。听随身听(如MP3等)音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听力下降。

  (7)乘飞机、潜水或高压氧舱治疗中,不注意做吞咽动作可能会导致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发生。

  (8)滥用药物。在用药之前要注意有无耳毒性。

  (9)鼓膜发生外伤性穿孑L后冲洗或用滴耳剂。正确的方法是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以防外来细菌侵入。

  鼻形关系到面相,因此也有讳忌。俗语有“鼻歪意不端”的说法。鼻子长得直、高为好,但亦不易过高,过高而面颧不相称也不好。鼻梁短、凹不好,俗称“塌鼻梁”、“葫芦鼻”,是劳碌卑贱之命。民间还以为鼻尖下勾者小气、薄气,为人阴险。俗称“鹰钩鼻”。遇上这样的人要远离,避忌与其共事。台湾民间俗信还以为女人鼻子弯尖如鹦鹉嘴的会克夫,不能与之联姻,等等,亦属面相迷信的一种。

  另外,关于打喷嚏也有忌讳。鄂温克族人认为打喷嚏或者是有人思念,或者是有鬼在思念。人思念无妨,鬼思念有灾。鬼思念谁,谁就要得病。也许是人在连连打喷嚏之后常会病倒的缘故吧。因此,鄂温克族人在听到有人打喷嚏时就说:“祝想你的人活一百岁;愿想你的鬼掉进火里烧死。”以此来破除打喷嚏可能带来的厄运。河南林县等地认为,如果新年五更起床时打喷嚏更是不好的事情,是凶祸的征兆。因此,大人忌要嘱咐孩子,五更起床时要迅速下炕(床),脚一踏地再打喷嚏就不怕了。俄罗斯族人聚谈时,如有人打喷嚏,在座者需祝其人健康,以禳解不祥。汉族人常常在打了喷嚏之后要咒骂一句。高山族人在耕作时如打喷嚏,便立即辍耕休息,或干脆停工回家。这些都是破解因打喷嚏而带来的凶兆的办法。

  鼻子代表的运势

  鼻子气色润泽的人,代表着在财运的运势较好,适合投机聚财,如股票、彩票等,常获意外之财。

  鼻翼丰厚的人,这类人财运较好,虽然在聚财方面的能力不高,但财运不断,一生不愁钱花。

  鼻梁低的人,在财运方面喜欢稳定发展,不喜欢冒险类的求财方式,财运虽然不宜出现暴发之事,但小的钱财会不断。

  鼻子扁的人,这类人在聚财上喜欢顺其自然,不追求太多的财运,较满足于现状,只要钱够花的就行。

  鼻子过高的人,这类人在财运的想法比较远大,不太务实,向往一夜暴富,但个人的聚财能力有限,往往难以如愿.

  鼻子窄且小的人,求财比较辛苦,财运方面宜受困,开支的事较多,往往聚的财没有花销的多。

  鼻子稍微长的人,在聚财方面十分认真,一步一步地获利,擅长聚财,对大的开支比较谨慎,一生财运不错。

  鼻子稍微短的人,在金钱方面,考虑眼前的利益较多,在聚财方面对长远计划思考的较少。

  鼻子山根低的人,对金钱的欲望不强,在财运上比较现实,有一份收入,够生活的就可以了。鼻子山根高的人,求财心比较强,对财运的追求比较执着,认准的事业努力到底,最终有财可获。

  鼻头如圆球的人,在财运方面比较有信心,对于确立的财运目标,会努力地去实现,这类人且易有大的财运,

  鼻头丰隆的人,丰隆意味着财丰,这类鼻相天生财运好,有经济头脑和聚财能力,一生财运不断。

  鼻梁有凹凸不平的人,这类人在财运方面多动荡,也常获财,也多开支,在财运方面常遇不如意之事,

  鼻梁较高贯的人,高贯意味着财运崛起之象,同时暗示着事业地位比较高,顺利的事业带来较好的财运。

  鼻梁弯曲的人,为了财运,有时比较劳累,在辛苦中求财。

  鼻梁比较直的人,这类人的鼻梁面如直线,他们在财运方面比较顺利,且比较平稳,有比较好的财运,女人遇此鼻相容易找一个有钱的对象,男人遇此鼻相会财运滚滚。

  鼻孔外露的人,开支较大,虽然挣钱多,花钱也多,喜欢大的投资。

  在民间有鼻子代表运势的说法。通常有以下说法:《灵枢经·大惑论》中记载:“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睛。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孟子也曾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认为人们心中所想,在眼睛中常能反映出来,俗信以为眼睛是有魔力的。通过眼睛的注视可以施放出一个人的精气元神,导致另一个人的吉、凶、祸、福,甚至可以影响妇女怀孕、草木荣枯、事情成败。

  眼睛上忌长黑痣

  在民间,认为长黑痣的人要做强盗。眼下长痣也不好,鄂温克族人相信,眼下长的是淌眼泪的痣,应用刀割掉,否则要常遇到伤心的事。

  眼忌歪科

  在眼睛的长相方面,即眼形方面,据信“人眼有方睛者多寿”。眼忌歪科,俗以为“眼斜心不正”。

  忌“四白”

  汉族民间,妇女忌“四白”“四白”即谓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眼白也。俗语说“目有四白,五夫守宅”。

  忌三角眼

  在很多地方,忌与长三角眼的人交往,俗以为长三角眼的人,孤僻、无情、凶恶、贼性难防。

  眼皮跳动禁忌

  俗信以为眼跳就是神的兆示,汉族俗语中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左眼跳福,右眼跳祸”的说法,又有“左跳喜,右跳愁,左跳发,右跳杀”等等,意思都一样,都是左吉右凶。可能与“男左女右”、“左为阳,右为阴”、“左为上,右为下”的古老信仰原则有关。鄂温克族以为上眼皮跳是好兆,下眼皮跳,要有哭事据说,河南省修武县有一种说法是有男女分开着的。男人是“左眼跳了财宝,右眼跳了是祸害”。在台湾,民间还把眼跳的兆示分成不同的时辰。在不同时辰内左右眼跳的兆示又各有不同。

  遇到右眼跳时,民间又常用席篾、草棒粘贴在右眼上,以为破法。

  忌离婚后双方再相看

  西双版纳哈尼族人离婚后再见面时,禁忌双方再相看,担心相看时他们双方的灵魂又会汇合在一处。

  按揉太阳穴治眼睛疲劳

  鬓角处的太阳穴,是连接眼睛经络的一个重要穴位。以这个穴位为中心施加适当的刺激,不仅可以解除眼睛的紧张和疲劳,还可改善眼睛疲劳导致的头痛、肩酸等症状。

  太阳穴在眼梢旁侧2厘米,骨头稍微凹陷的地方。用拇指贴在太阳穴上,转着圈揉压。以感觉到稍疼的力度用力揉20次左右,鬓角处肌肉的紧张和眼睛的疲劳就都一扫而光了。如果哪一边的眼睛感觉特别疲劳,就在这一侧多按摩几次。

  一个人眉毛的长势直接关系到本人的面相,因此,眉毛也有很多禁忌。

  忌讳眉毛少

  据说眉毛很少的人,无兄弟,有兄弟亦很少。眉稀少者后世子孙亦不会繁荣。

  忌“八字眉”

  从长相上看,眉梢向下耷拉,俗称之为“八字眉”,一般认为是为人阴险的象征。俗语有“眉分八字,贪花柳”的说法。认为是这种眉的人对爱情不专,喜好淫逸。

  忌“倒八字”

  眉毛翘竖,成“倒八字”形,也有认为其人心毒、心眼坏的,不过一般认为是性野,有勇无谋的表象,俗称之为“虎眉”。

  忌剃、拔掉眉毛

  在民间,眉毛常与寿限相提并论。俗信以为,眉毛浓密粗长者,必然长寿。因此,眉毛忌剃掉,忌拔掉。尤其是那几根长得突出的长眉毛,俗称之为“寿眉”。寿眉长得越长越好。寿眉是最忌讳拔下的,即便是长得遮住了眼睛,也不要拔掉,否则便会“折寿”的。

  忌讳女的眉毛浓密

  通常男的眉毛粗、浓,女的细、淡。细眉是妇女温厚、善良的表征。如果女的同男的一样长着又粗又浓的眉毛,就会被人认为是凶恶泼赖的表征。瑶族妇女尤忌粗眉,其俗有修细眉的惯习。

  忌言眉“倒了”

  眉毛忌说“倒了”。因“眉”字谐音“霉”字,怕因此而“倒了霉”。眼睫毛离眉毛很近,也忌言“倒”,其意也是怕倒霉。

  透过眉毛看健康

  透过眉毛看健康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不过是民间的一种说法。眉毛倾倒:表示患有某种疾病比较严重,例如可能是胆腑出现严重病变。眉毛下垂:

  大多是面神经麻痹形成。如果是某一侧眉下垂,说明是该侧得了面神经麻痹,使眉毛较低,不能向上抬举、有的是单侧上眼睑下垂(如肌无力症),以致一侧的眉毛显得较高。

  眉毛枯燥肺气虚:

  眉毛末梢卣而干燥者,如果是女性可能有月经不正常的情况,如果是男性大多数是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有些小孩或营养不良患者,眉毛黄而枯焦,可能为肺气虚的征象。

  眉毛脱落:

  眉毛淡疏易落者,多见于气血衰弱,体弱多病者,此类患者容易手脚冰冷,肾气也较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眉毛往往脱落,其中尤以眉毛外侧1/3处为甚。麻风病患者在病变早期眉外侧皮肤肥厚,眉毛也会脱落。斑秃患者,也可同时出现眉毛脱落症状。癌症、梅毒、严重贫血也可能引起眉毛脱落,有些抗癌或抗代谢药物也有这种副作用。

  眉毛浓密:

  眉毛浓密者体质比较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女性眉毛特别浓黑,很可能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有关。

  头,首也;面,脸也。头面是人的尊严之所在。有荣耀、有作为的人,民间称之为“头面人物”。做了坏事,做了不光彩的事,民问称之为“丢脸面”。此可见,人们对头面有很多禁忌。

  忌五官不正

  在民间,忌讳五官不正的人,说是“五官不正心不正”、“五官不正,邪气通天”,相信人的心术正与不正是会五官颜面上看出来的,所谓“人心好坏难欺天”。

  忌头大面小

  头、面含有人的尊严,电是人的仪表一对于头形、面容,民间有许多忌讳。俗信忌讳头大面小,说是“头大面小,终身不了”。

  忌面上长痣

  忌讳面上长痣。俗语有“头无恶骨.面无善痣”的说法痣是可主吉凶的。所谓“平痣无事,鼓痣招事,黑痣主吉,白痣主凶”。

  忌女人的颧骨高

  在民间,忌讳女人的颧骨高,俗谚云:“男人两颧高,生来志气高;女人两颧高,杀夫不用刀。”

  忌人中狭窄

  在民间,忌人中狭窄,说是“人中宽又长,儿女站满堂”,“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

  忌脑门和下巴不对称

  在很多地区,女孩子找对象时,都比较忌讳脑门和下巴不对称的人,因为有“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主大富大贵”;“天地不对称,一生命苦受孤伶”,下巴歪,衣食贫穷少人来”的说法。

  忌打脸

  俗信以为打头、打脸是最损的,所谓“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打脸最刺伤他的自尊心。佤族人特别忌讳别人随意触摸白己的头,如果有人这样做了,他们就以为是对自己的莫大侮辱,会勃然大怒,与之搏斗、打架的。

  《说文解字》中释“发”字为“根也”。《康熙字典》上“发”字义有“肾之华在发”、“血之荣以发”的说法。可见发须与人体魂魄是有关联的。古时,认为剪掉发须,身体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发须被仇人拿去,他们就会通过对发须实施的巫术来伤害自己。于发须与灵魂有关的观念存在,所以,关于发须的禁忌就很多了。

  忌丧事时理发、刮脸

  在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中忌讳家有丧事时理发、剃须。家中有人死亡,男性一旦得知凶信,便在一个月或百日内不得理发、刮脸。这是因为发须受之于父母,所以不在先辈亡故时抛弃之,以示孝敬之心,以表哀痛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追忆故人悲伤感怀,不思整理容颜,以表明孝心;不理发、不剃须也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貌,使亡灵不能辨认,以免凶事殃及自身。

  忌下午理发

  鄂温克族有下午禁忌理发、刮脸的风俗习惯,担心下午理发刮脸改换了容颜,灵魂不能顺利地回到自己体内。忌饿时理发、刮脸民间有“饱不洗澡,饿不剃头”的说法。这也是担心“体魄”与“魂灵”的安危问题。

  忌在秧苗破土前理发、刮脸

  哈尼族人多于农历五月后祭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祈之后,巫师在山坡上先播下一些早符,随后各家也随着播种。在秧苗破土前是禁止理发、刮脸的,否则,秧苗就长不出来了。与此同时,还禁止砍柴草,这时的理发、刮脸禁忌,是因为把头发和胡须看成和柴草、秧苗一样的东西一为了防止它们之间发生“交感巫术”的不良影响,所以,不砍柴草,不理发、刮脸,好让秧苗也像柴草和头发胡须一样顺利地长f{{来二

  忌剃胡须

  中国西北地区回族、东乡族、伊斯兰教新教流行地区有忌剃胡须的习俗。伊斯兰教新教主张男性年满12岁,必须留胡须,否则被视为违背“圣行”之徒,有“剃掉一根胡须,罪同杀死一个天仙”之说。后来这种宗教信义超脱出宗教范畴,演变为较为普遍的生活习惯二在兰州、凉州、青海等地,留胡须者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并可以得到保护,当地有“胡须是路票”之说,相反,不留胡须的人就没有这种优惠的待遇了,甚至会被冷落。汉族1日时也多蓄须,有“男儿无须不美”之说。

  拔白发禁忌

  白发是老年人的象征,也意味着生命的衰弱。好像随着白发的增多黑发的减少,人的生命中的灵魂元气也逐渐跑掉了.所以人们害怕白发染首。

  民间认为,白发是不能拔的,“拔一根,长十根”、“越拔越多”,在这种惧衰老的心理作用下,拔白发成为一种禁忌。尤其是青壮年时期,发现了白发更不能拔。

  今天,老年人把白发染成黑色的也很多。染发虽然是出自一种爱美的心理,是讲究仪表的美,同时,也有的是通过染白发而成黑色的手段使青春永驻其身,保持住矍铄的精神。

  “天菩萨”禁忌

  在彝族,男性头顶前端一块方形头发都要蓄留起来,编成小辫或以头帕竖立包裹起来,称之为“天菩萨”、“指天刺”。俗以为,这是本人尊严的象征。里面藏有“天神”,主审着本人的吉凶祸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人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绝对不得随意触摸。如果被人触摸了“天菩萨”,本人都以为是件倒霉的事情,是凶祸的征兆。如果犯忌者是一个身份低下的人,便要杀猪、宰羊、宰牛,大办酒席,赔礼请罪;如果双方身份相等同,犯忌者会主动打酒赔礼如果人家不依,犯忌者还会被断臂,甚至被处死:尤其是妇女,更不能乱摸男子的“天菩萨”如果妇女抓摸了“天菩萨”,就是对“天菩萨”的“亵渎”和“触犯”,那对男子将是终身不利的,除了要女方杀鸡买酒当众赔礼道歉外,“天菩萨”还必须剃掉,否则死后就不能升天。

  文身,是人体皮肤上很普遍的一种禁忌。文身的方法是用针在人体全身或局部刺出自然物的形状或几何图形。有的染色,有的不染色,一般用作图腾标志。《庄子·逍遥游》中有言:“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许多史志典籍中也都记载着少数民族文身的风习。直到今天,傣族、基诺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中还在流行此俗。文身的图式表现着某种具体的意象。这些具体的意象义凝聚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方面的意义,与族群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宗教观念、民间信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基诺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就有忌不文身的信仰。他们认为一个人如不文身,死后就不能进鬼寨与祖先聚合,而只能当野鬼。这当然是一种族类认同的信仰。

  有的民族把文身视为抵御侵害、防止祸患、增强自身魔力的一种办法。台湾高山族中的泰雅人妇女婚前都要“黥面”,即在脸上刺上三道蓝色花纹。有的在前额和下颏刺上放射形的粗蓝纹,表示自己善持家、有本事、会织布等。男子下颏也要刺上一条蓝纹,表示威武勇敢。他们相信,“黥面”的结果会使自己增强应付新生活的能力,并且确保自己不致受到陌生人的伤害。

  如果有谁文刺了不该文刺的纹样,也是要受到惩罚的。因为文刺的不同纹样具有不同的意义。高山族中文身还有许多具体的禁忌。如赛夏人和泰雅人还规定文身施术前不能吃兽类的鲜血及内脏,否则文身时出血多;不能吃锅巴,否则皮肤会硬化,受术要痛苦;不能吃盐,不可抽炯,不可吃橘子,否则花纹会变颜色。不能吃鱼或芋头,否则,创口会发痒,、泰雅人文身者必须是处男、处女。私婚者禁忌文身。文身施术中禁忌孕妇及其丈夫探视,否则以为伤口会血流不止。文身创口未愈合前,禁忌与外人相见。一般妇女在月经时不施术,同族中有人死亡不施术,家族设陷阱狩猎不施术。如果违犯这些禁忌,文身就很难取得成功。鲁凯人在施术后至创口痊愈前,不可吃米饭、猪肉、盐、豆或烤白薯,只能吃番薯、糊糊和其他蔬菜。泰雅人在文身时还不许家人穿花衣服,尤其是红色衣服。汉族也有文身习俗。

  总之,凡强调文身的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身的禁习风习。

  刺青与健康

  具有某些体质的人并不适合刺青,在刺青之前,必须知道自己是否容易产生蟹足肿,容易产生蟹足肿的人,其伤口在愈合时会有凸起的组织增生,反而会破坏刺青图案的美感与整体性,要知道自己是否为蟹足肿的体质,可观察卡介苗接种的位置。另外,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其伤口较一般人不易愈合,也不适合刺青。

  于刺青的过程,可能会伤及真皮造成血液感染,因此,传染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疾病也是刺青的风险。

  去除刺青可找皮肤科的医师协助,主要的方式是用激光去除,依面积大小、皮肤深浅程度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但不同的颜料去除的效果不一,有时会有黑色素沉淀的后遗症。

  在民间,平民老百姓总会不自主地远离那些“命大”于己的神圣的权威人体和不洁净的危险人体,他们担心那具有更强的神秘力量的人体会通过接触、目视、语音的传导伤害到自己的身体。民间还相信,还需要对自己的人体采取一些禁忌行为,进一步确保自身人体的安全。

  裸露禁忌

  旧时,除了小孩子可以光着身子到处跑以外,成年人是绝对不可以将肉体裸露人前的,民间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俗语。从这句俗语中可以看出来,对男性上体的裸露限制并不太严格。可能是出于对男性干重体力活时太热的照顾,也可能是出于男性上体无性刺激敏感特区的考虑。对于女性,要求的严刻是惊人骇世的。旧时,一般平民良家妇女,从幼年起就深藏闺铡,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待在家里。因为女人任何部位的裸露都会产生“性引诱”,都会引起男人的淫欲,从而招致祸患。

  在孟姜女的传说故事中,万喜良为逃避修长城的苦役,跳进了孟姜女的家院,正巧看到孟姜女在玩水时裸露的胳膊。于是,孟姜女只得做了万喜良的妻子。旧时,人们认为在别人看到自己裸露的肉体的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就被这人摄去了、占有了、控制了。因而,裸露者也就完全失去了自卫的能力,只能跟随这人而去了。

  现代中国人对于女性裸露身体仍是有所忌讳的,不过不像旧时那样拘泥了。除了对乳房、性器官的裸露禁止外,对于四肢和其他不太性感的地方则听之任之了。

  肉体禁忌

  民间俗信以为,肉体也是灵魂依附的处所。《左传·昭七年》中记载:“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日魂。[疏]魂魄,神灵之名。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见《康熙字典·鬼部》)或谓“魄,人阴神;魂,人阳神”(见《淮南子·说山训》)。而“阴阳不测之谓神”(见《周易·系辞》),又以骨肉必归于土故以归言之。归者,鬼也。所以知道,在古人的眼中,人体的骨肉同是魂魄的驻地,当骨肉归之于土时,人始化为鬼灵。于这种信念的存在,所以有时人也可以有魂魄在身以显吉凶兆示的灵性感觉。比如身体某部位的肉在颤动,就以为是魂魄在显灵,或者是神灵附体、神灵感召的结果。《台湾风俗志》中说,在西时、辰时、寅时身上的肉跳动不止便象征着凶灾、失财等祸事将临,因而是俗民所要忌讳的事体。

  民间有体胖为福气的观念。几日不见,一见面习惯热情地说对方“胖了”、“发福了”,忌言人瘦人瘦不吉利,不是有病,就是“穷气”。如果说,“您又瘦了”。听者心里就会犯嘀咕,“是吗不会吧”要是心量再小点儿,回去当真还生起病来呢。所以,不管年龄大小身体好坏,见面说“您又发福r”是准没错的,人家不会怪罪。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